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理论 >> 语言品格的魅力

语言品格的魅力

2022-09-02 19:45:58
浏览量:

“最初/一树杏花像感叹句/紧握着小拳拳擂醒邻居/万物归来/低眉顺眼/独居最深春天的那一位/惺忪着舒展秀媚/打着暗语/不解风情的春挥着手势/摇绿新枝/杏花/惹人怜惜/羞答答地抒写信笺/她要寄给诗经中的铎铃/一首最稠密的情诗/邮差迟到,诗句发酵/漫山遍野的歌乐/注满池城,流过宣纸/唤来同住的情人,倾诉甜蜜”。有这样一组诗句,其线条,色彩,旋律,音韵和节奏,都拼足了艺术的彩儿,而与《小桃花》的邂逅,如品味滴滴醇厚的花间酒同样令人陶醉不已:“阳光满园/小桥涨水/春天正靓装微步/攀条弄粉”。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幸运的读者与唯美的文字劈面相逢,便会不由自主地沿着玲珑的诗径,打开全部感官,在音韵、节奏的起伏变换中,屏息静听个性化的声音,展开绮丽的想象,在通感的空间里游弋,领略奇异诗境的美不胜收。

诗者为读者创造了奇观,也创造了新的审美世界。

诗人的语言唯美、鲜活、清新、灵动,同时又敏感、贵气、思辨、庄重。而诗人文字的贵气,是初识的第一印象,一旦落入玉盘,便珠珠琳琅,带了国色天香的独特气质。它的贵气有点“霸权”,逾越藩篱,拒绝喧闹,然而,它的贵气又有些质朴,甚至简单,只需一枚诗心。或热情、或沉默,或深刻。都可。

语言品格的魅力,堪称美文的核心基础。试想,有谁愿意透过文字庸俗和邋遢的外表去探究诗人的灵心慧性呢?

诗人虽经了古典文学的熏染,却脱去了“范式”的成长印记,刨去科班谱系定制的规则,可谓野蛮生长,自成一统。这无需犹疑和求证,这是诗人志向的由来已久,也是其文字个性的天经地义。

语言的个性化绽放该是作家生命的绽放,诗人不自知地实现着“一个人的张灯结彩”。

且来欣赏发表于《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政治抒情长诗《芝麻开花的隐喻》,“母亲和芝麻都有相同的歌喉/同样在秋天飘荡暖芒和光泽/甚至,她们都有自己羞涩的旋律/只是,在土地消瘦的时刻/母亲对芝麻的审美过于现实/它的叶子在沸腾后黝黯如焚/它要在汗水流淌的午间/和母亲赛跑,/诉说期望和乡愿”

今日的乡村和土地已被城市“阉割”,然而,乡土背景依然是诗人的精神背景,借助强大的背景音,诗人托举出“嶙峋”的芝麻,经验出壮观庞大之隐喻的同时,乡愁,土地,炊烟和祖国四十年的恢弘巨变,也优雅地嵌入了叠茂多彩的文字之中。

那是诗人向暖的心对乡土的无垠热望,也是对乡情和土地公正的价值判断与思考,思考中有诗人的疼痛和变频的呼吸,不乏悲悯情怀的细致呈现,“花一树/果一树/光明的前程一树/趁月色皎洁/露水晶莹/新时代的中国/舟车如鲫/坦途疾步/展开的蓝图/奉献自己的蔚蓝/唯有/芝麻馥郁/芳华不绝/它隐喻的内涵第一次让世间如此明白”。

诗人坚定地为自己拓展领地,极少使用公共空间的语言,就语言的重构与探索而言,有不可抵御的先导意义。为此,王法艇是语言的勘探者,也是语言的“入侵者”,大举入侵之时,一副“冒犯性”的姿态,因而,多少有些“革命”的意味。

“每个七月,总有一场闪电/让湛蓝的世间布满经文/总有一种相同炙热的称谓/一次次献出光芒孕育的子嗣/总有一面旌旗披挂江山/逶迤的东风挟满精神和高贵/总有峻拔的名字和陡峭的身影/搬运大地上的河流/这是七月的经典形式/这是一百年来中国新闻的头版头题/它们用正楷临摹,狂草书写/七月的内涵和景深/然后/从一个角度出发/定义春秋/定义历史/定义开天辟地”这是诗人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而创作的数百行长诗《七月,从闪电中淬炼更璀璨的光明》。

诗人的创作不在诗歌坝体的“规则”之内,不受众生喧哗的影响,于广博的文字王国中,作为统领,诗人是慷慨的,激昂的,他以王者的风范自由地调兵遣将,然而,他又是谨而慎之的,对每一个字词的去向和用度是极为严肃和有分寸的。诗人的语言无疑是精美的,然而,美得精准,堪称语言的狙击手。“一针见血”,刀切入水,精准叩击读者的纤细神经,将自己的声音一贯到底,从而为机变的、流动不居的语言开辟了新的战场,为现代诗歌创造了一种新的可能。诗人的机敏,爽利,令人惊异,也令人赞叹。

七月是信仰,是暖意,是诗境,不妨与我再品诗意的豪迈、深远和引经据典,“七月,总会百转千回/总会在悄无声息处托起雷霆/那些明亮的眼神和孤傲的脩欣/收紧江河湖海的缎带/以几何学上的术语搭设未来/科学的高/民主的宽/幸福的长/自由的度/包括牧羊归来的溪流和头顶炊烟的妇人/巧妙地切入宏阔的光明/辗转的骐骥和英灵/越过黄河和长城/始终被一团橘红包围/一阙沁园春的雪,蒲晗华夏/沟壑纵横,山野展展/囤积着高高低低的芬芳”

诗人在文学的技艺上是精致、精良和精湛的,他以对文字的真诚姿态,推动语言在文学市场的赛道中彰显“哪吒闹海”式的风华。而时代的号角,昂扬的气息,壮观的辞丽、宏大的隐喻又如何能深邃至尽头?

历史与政治彼此非“真空”,非但无法割离开来,其紧密联系程度,或许通过诗作的践行而坚固起来。

坚守考量之后的立场和意图,诗人王法艇对此有较为理性而明晰的认识:历史首先是一面镜子,用来实现观照的目的。于是,凭借敏锐的视角,触摸历史节点与细节,诗人延展了历史维度。幸运的是,诗人也更为笃信艺术性、审美性是文学的核心价值评判标准,《七月,光明浩荡在辽阔的中国》《和一株向日葵并肩眺望河山》《中国,所有的春天都比不了你的美》《旗语下的光明中国》《十月,光明是中国的前程和底色》等等,诗人以纯熟高超的艺术手段创作出的大量政治抒情长诗,一方面巧妙地呈现了历史,又实现了精神表达的强烈愿望。诗人在语言的格致之中,实现和坚定着语言的个性化价值功能。

透过诗集《芝麻开花的隐喻》,读者会为文字的超然触动心弦:王法艇是将时代精神与艺术精神高度融合的诗人。

“一个身影是春天恰如其分的切片/一群身影连缀时空就是历史/这大于任何一场战役的兵马/撒豆成兵,顶满字格/月光的子民,一经熔铸,不容涂抹/。”诗人心仪于突破语言的公共空间,为此,富于个性又极具创造性的表达为理所当然的文字舒展一次次提供神话般的依据。

不可否认,诗人为现代诗歌做出了贡献。

基于对文学理想的热爱,对文学精神的坚守,诗人作品的超拔脱俗带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气势,再品诗作《大战士》,“在战争肆虐的地方 /在文字和语言传流的地方 /在一条大河波浪翻涌的地方/战士的亮色从未褪去/战士的手拉起就会成为坚固的长城/战士的澎湃血液汇成黄河大合唱”

除却语言“逍遥法外”式的探索,诗作涉猎的主题较为广泛,政治的、历史的、哲学的,抗战、抗疫、抗洪的诗等等,从每一枚诗句婉转着的气势、气场、气韵和气魄之中,便可领略到宏阔的气象和力量。诗人执念于这种践行与坚守,他的灵魂式书写,艺术化书写,已然注入血液之中。

诗人是幸运的,在艺术品级的引领中,诗人与文字相互成全,生发和释放着恒久的光芒。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