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散文 >> 《漫话濡湏》之一

《漫话濡湏》之一

翰墨听松堂2025-04-01更新 次浏览

 


讲述恍城故事,传承尚义精神


《漫话濡湏》系列之一


 


摘要:无为古称濡湏,传为禹帝导山让水开凿水口,后


因其下游三五里处濡、湏二水,得名濡湏。三国魏吴之战,


曹魏四渡巢湖不越,孙吴保卫战完胜,濡湏由此扬名。宋靖


康二年,金兵由西北山口袭扰濡湏,王之道组织乡勇,御守


要隘,阻绝金人南侵通道,保全桑梓无虞,濡湏精神声震朝


野。湏、须二字形近而意迥,历代手书、板刻而致二者混用。


清康熙四十七年《御披通鉴纲目》,钦定自《三国志》以下


濡湏皆作濡须。岁月不居,千载过隙,濡湏之战尘封已久,


而濡湏精神永存。


 


郡邑名称,标注山川形胜,界分都鄙经纬,刻录岁月沧


桑,传承家国情怀。


皖中无为,山环西北,银屏群山重峦叠嶂,居巢故地,


界山分水而置;水聚东南,扬子江湾浩荡逶迤,芜繁铜陵,


烟波相望而居。峻山阔水之间,纵横百余里,交通畅达,沃


野平旷,物阜民丰,自古即为宜居佳境,也是兵家纷争之地。


 


无为浅说


 


无为历史久远,邑名亦随历代兴替而不断变更。


自禹帝鼎定天下,域分九州,无为境属扬州吴地。殷商


时期称作南巢。春秋战国,地属楚国。吴楚纷争不断,史载


釐邑、庸浦即在境内。秦扫六合,始置郡县,地处淮水之南,


境属九江郡。汉代四分九江而有庐江郡,境内遗存襄安、临


湖等废县。三国时期,魏吴纷争,郡称濡湏,仍属吴域。隋


文帝开皇元年始设镇,无为域名方见史册。宋太宗太平兴国


三年置军,宋神宗熙宁三年为县。元明清三代,州府路军更


迭频繁。凡此沿革,历代国史方志多已备述,无须细说。


自赵宋以降,域名无为二字内涵诠释较多。有种传说,


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大军征伐东吴,由巢湖水路而下,皆困


于濡湏口。北人长于骑射,不善水战,魏军屡呈败绩。退军


之际,曹操叹息:此乃兵家无为之地。曹孟德慨叹用兵无为


之说,尚无实据可考,且作风闻而已。


明代宋濂等撰《元史·卷五十九·地理志》载,庐州路


无为州,宋始以城口镇置无为军,思与天下安于无事,取无


为而治之意以名之。此即无为地名缘起。


无为而治,抑或时有别解:淡欲寡求,清净避世,无所


作为。且由此演绎出「欲将无为变有为」之说。其实,无为


而治,出自《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


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其意浅解,无为而治,即若舜


帝,端正自我品行,正南而向民众,个人欲求不强加于民。


国泰邦安,风调雨顺,众生康乐,自古民心天意。春种


夏耘,秋收冬藏,四时之规;南稻北粟,西牧东茶,四维之


别;林茂山野,谷生田间,物性使然。适时而作,顺势而为,


顺天意应民心,方得无为之境。


 


濡湏发微


 


无为古称濡湏,历代国史、方志多有刊录。南宋祝穆《方


舆胜览》载,濡湏一名源自大禹导山让水之说。


上古白垩纪造山运动时期,大别山脉不断隆起,终成江


淮分水岭。其延脉银屏山北麓板块断裂沉陷,山水汇聚潴留


渐成巢湖。四千多年前,帝尧时期,鸿水滔天,百川横流,


不辨区域。崇伯鲧受四方诸侯推荐治水,九年不成,被舜帝


诛杀。夏禹承继父爵而为司空,受命率众导山浚水。谨记其


父教训,劳神焦思,居外十三载,数过家门不入,终致百川


归海,九州通衢。舜帝赐玄珪,昭天下,禅帝位,遂有禹帝


域分九州,鼎定天下,开启夏朝四百七十年文明。因其功德


至伟,即有大禹之称。大禹治水期间,巢湖流域,山洪频发,


湖水遽涨。而银屏山东向延伸山体突兀横亘,石梁阻碍水路,


洪水漫溢,殃及居巢古国周遭。禹帝治水巢湖,引领劳力就


近伐木,火烧水激,凿开山梁,疏导湖水,根治壅塞之患。


巢湖积水自此东向入道顺流,通江达海。


大禹治水,功冠千古,德惠兆民,后世遂有禹帝神斧开


山劈石让水之说。


江河水道形成,多半源于自然之力;余者亦是合众所为。


所谓时势造就英雄,无非英雄审时度势,洞悉民心,汇聚民


力,顺势而为。譬如上古时期,先民结绳画壁,图写文字;


仓颉应时而为,归纳总结,成就造字之功。数千年来,将开


凿水口归功大禹,惟在禹帝顺天安民,黎民怀之。《尚书·虞


书·大禹谟》所载,夏禹受命治水,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不自满假;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言出为律,身


行为度,勤勉肃穆,示范纲纪。受禅舜帝后,禹帝顺天应人,


政化和平;修治六府,节物利用,调有余补不足,使民不失


业,各得殖其资产。


大禹以治水之德垂拱天下,九州攸同,四方宜居,野无


遗贤,万邦咸宁。正所谓:天生五材,只在惟和利用;修合


六府,但求正德厚生。


禹帝时期,开山让水之地尚无域名见传。《方舆胜览·卷


四十八·无为军》载,巢湖水东流经亚父山,至巢县东南四


十里、无为军北二十五里处,其地髙峻险狭,山川阻隔,中


为石梁,凿石为渠,通流湖水,是名关口。


关口处石梁本为银屏山脉延体,呈西北东南走向,位于


今无为太平黄龙境内。石梁凿开后分作左右两块,右侧仍与


山体浑然相连,名为七宝山。七宝之名是否源自佛家所喻觉


悟智慧之意,有待推究。左侧为断开山体,因其与七宝山连


接处潜入水中,其余形似石龟,遂称龟山。明代中期龟山之


上建有一座六角七层砖塔,唤作文峰挺塔。方言因塔呈锥形,


又称此为锥山。


清代学者石莲公蒋廷锡先生《古今图书集成》载,因关


口下游三五里处原有濡、湏两条支流,遂将径流合称濡湏水。


此为濡湏得名之始。龟山、七宝二山之间即为古濡湏水口,


而七宝山为古西关,龟山则为古东关。后续濡湏口、濡湏山、


濡湏坞等皆因此赋名。


古时,巢湖之水由东闸口泻出,流经居巢亚父山,涌越


古濡湏关口之后,转向东南,蜿蜒流入无为太平乡境内。自


古濡湏口至黄雒河之间即为古濡湏河道。途中,亦有和州含


山境内东关、运漕等地支流汇入。此即自三国以降,无为域


称濡湏肇端。黄雒河,亦作黄洛河,黄落河。《康熙含山县


志》载,巢湖水由东关至黄洛河,与无为西河水合流,东折


归裕溪出江。后世无为、含山及至和县皆广泛使用濡湏雅称,


亦源自三地一衣带水之缘。《嘉庆无为州志》所载,三国时


于濡湏山立坞,遂统称濡湏。濡湏者,因地名之,非国非郡


并非县也,犹曰居巢之濡湏云尔。州志所言无为所以称作濡


湏,源自濡湏山之名。此说值得商榷。


后因河流改道,古濡湏口随之东移,龟山、七宝二山即


合称西关;今含山县东关古战场所在地,则为东关,其山旧


时亦名濡湏山。东西二关相距十里之遥,两关之间即为《三


国志》所称濡湏口。


至于后世人力拓宽、河道取直,且将巢湖东闸口至入江


处统称裕溪河,入江口名为裕溪口。清顾祖禹《读史堪舆纪


要》亦载,濡湏水,含山县南七十里。自巢湖东流经亚父山,


出东关口为海子口河,又东南经黄洛河、运漕河,通新裕口


至栅江口注于大江。裕溪河,和州南九十里,源出巢湖,自


无为州流入境内,南注于江。云云。此皆濡湏之水后衍。


清代康侯、杭世骏《三国志注补·吴志·诸葛恪传》援


引《水经注·丏水》所载,自濡湏口又东,左会栅口,栅水


又东南,积而为窦湖,又东迳右塘,穴北为中塘,塘即中兴


堤也。清代顾祖禹《方舆纪要》载,东关在无为州巢县东南


四十里,即濡湏山麓;又西关在县东南三十里,七宝山上。


三国时为魏吴相持之要地。七宝山与濡湏山对峙,相距十里。


魏人筑西关于此,以拒吴濡湏水口,亦曰栅江口。东关之南


岸,吴筑城;西关之北岸,魏置栅。


上述典籍所载皆与实际吻合。《嘉庆无为州志》关于濡


湏水口、东西二关之说,亦顺承前史所载。


而《嘉庆无为州志·舆地志》援引《太平寰宇记》所载,


无为军本巢县之无为镇,即曹操征孙权,筑城于此,攻吴无


功,因号为无为城。城临濡湏水上壖地,因号濡湏。此说尚


待稽考。


东晋刘宋时期裴松之所注《三国志·吴书·孙权传》载,


二一一年,建安十六年,孙权得知曹军即将来袭,作濡湏坞。


城坞状如偃月,又名偃月城。而曹魏军则在西关南岸置栅口,


以防偷袭。


一五四八年,嘉靖二十七年,濡湏籍哲学家苏原公吴廷


翰先生曾专程实地考察,并有《钓台纪逰》等诗文传世。据


吴廷翰先生稽所纪,无为东门逆流可达黄雒河、东关、濡湏


口、七宝山、龟山等地。明代东关即有东岳神庙,亦称东岳


禅寺。与东关一河之隔西岸有一石山,名割股山或称毕家山。


龟山与七宝山之间为古濡湏口,七宝山上留有传为曹操立栅


旗杆遗迹。龟山石上亦可见缆痕深入,可证舟行牵挽。


另据实地勘察或详观舆图便知,孙吴所筑濡湏坞方位即


现今东关三国古战场处,且南北截河而置,绝非仅筑于北侧。


因其南向正对面,一处船形山体恰与东关一河之隔;且此处


河道狭窄。此即吴廷翰先生《钓台记游》中所称东关西岸割


股山。试想,若孙吴仅在东关构筑濡湏城坞,昼夜防守曹魏


大军。而河对岸仅有一箭之遥,若毫无防备,岂非防务洞开,


任由魏军长驱直入。至于曹魏大军驻守龟山、七宝所在西关,


与东关所在濡湏山相距十里。若是一马平川,如此距离,只


消扬鞭,瞬息及至,似不合防务安全之需。但此处地形特殊,


东西皆为险峻山岭,大军无法攀越。唯有濡湏水路西出巢湖,


东入长江,虽是曲曲如肠,却顺流可达。较之于平地军防,


水面防务两军如此距离,足以应对。


可见,吴魏濡湏鏖战中,孙吴横跨濡湏河,在濡湏、割


股两山之间,先后构筑濡湏坞、东兴堤。而曹军所置水中栅


栏,则位于龟山所在西关。南起龟山,横跨濡湏河口,北越


今散马滩,再向北延至安全处。


 


乙巳正月 听松堂 陈先涛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