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触俄罗斯
(一)
到俄罗斯去旅游,感觉同去美国、日本、欧洲等地不一样。因为,后者是去发达的或者比较发达国家开阔眼界,亲手揭去面纱,一睹那经济强国的真面目。而当今的俄罗斯却不同,它的经济未必最发达,而历史却很有特色,特别是与世界格局和政治、军事等方面博弈息息相关的国家命运变迁,使其涂上一层特有的神秘的色彩,让人想亲自去追寻、感觉和触摸一下那历史的痕迹。
(二)
那是一段难忘的历史。
提到俄罗斯,就不能不想到前苏联。
我1954年入小学,到六十年代初,整个思想行为与国家的政治思想教育轨道同步前行。那时候,电影、书籍、歌曲等等都是看苏联、学苏联。这在我们这一代中国人的心里,烙下了很深的“老大哥”印迹。其人物名称、情感故事、对话道白,歌词曲调等等,耳熟能详,广为人知。儿童电影如:《游击队员之子》与特务“格鲁士柯”斗争的场面,《丘克和盖克》反映从小“做错了事,要马上承认”的主题思想,《河上灯火》中少先队员“时刻准备着!”的誓词等至今不能忘怀;其他革命性很强的电影,如:《列宁在1918》、《列宁在十月》、《莫斯科保卫战》、《保尔.柯察金》、《牛虻》、《青年近卫军》、《攻克柏林》等等,对其中有的对话道白至今仍能张口学来;书籍方面如:《卓雅和舒拉的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复活》《静静的顿河》、《第四十一》等等里面有的故事情节记忆犹新;更不用说对《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红莓花儿开》等曲调念念不忘了。
那时候,自己对于苏联,觉得很神圣;对莫斯科,觉得很神奇;对红场和克里姆林宫,觉得很神秘;对所认识的人到过苏联,很崇拜;甚至对一个初二同学能整段的背诵俄文版《复活》,佩服得五体投地;整个中学时代,偏爱俄语,曾一度想在俄语专业发展呢!
所以,即使当朋友说:“出国旅游,要去也不去俄罗斯!”的时候,我和妻子还是坚持随同亲戚、老乡一行11人,于2016年7月6日兴致勃勃地到俄罗斯一游。
我要去追寻一个青少年时的梦!
我要去了结一个前“苏联情结”。
是的,如今,苏联是不复存在了,但俄罗斯还在,曾经的列宁格勒还在,莫斯科红场和克里姆林宫还在,列宁墓和无名烈士墓还在……
(三)
俄罗斯是一个地大人少、资源丰富的国家,人口只有我国的1/10(1.43亿),而国土却是我国的1.6倍(1.7千万平方公里);拥有大量的石油、天然气、木材、煤炭和金矿等。
飞机自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凌晨3:30起飞,本应途径新西伯利亚叶卡捷琳堡机场是作短暂停留的,却不料飞机发现了故障,被困在机场10多个小时,闹出了点儿不愉快。好在“乌云散尽艳阳天”,有惊无险,转危为安,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毕竟故障没有发生在空中!)。
(四)
首先游览的是被誉为“东方威尼斯”的名城圣彼得堡
圣彼得堡,一个承载着300多年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已被列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曾经的列宁格勒,十月革命的摇篮,据莫斯科700公里,与芬兰相隔300公里,位于东经60度的涅瓦河流入波罗的海的入海处,是连接欧洲和亚洲的交通枢纽,战略和经济地位十分重要。伟大的列宁、普希金、巴普洛夫、普京等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和诗人,就诞生在这里。
资料载明:圣彼得堡是在芬兰湾畔的涅瓦河口建造起来的一座城市,自然与水有不解之缘。其水面面积占城区面积的1/10,大大小小的河流与运河共有86条之多,使得该城成为与威尼斯有一比的水城。于是桥便应运而生,如今,承载着历史,讲述着故事的300多座各式各样的桥,成为圣彼得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这里,参观游览的项目不少,但印象最深的,还是冬宫、夏宫、叶卡捷琳娜公园(叶卡捷娜宫)和游涅瓦河了。
冬宫,即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拥有300多件藏品,与法国巴黎的卢浮宫,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及美国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并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总的感觉:霸气震撼,华丽壮观,大开眼界;与曾经游过的巴黎卢浮宫各有千秋吧!
夏宫,是包括18世纪和19世纪宫殿花园在内的建筑群,豪华壮丽,被誉为“俄罗斯的凡尔赛”。之所以亦称其为“喷泉之都”,是因为公园内有60多处用纯金打造的全靠水流自身压力的喷水池;始建于1710年,系沙皇离宫,相当于中国的承德避暑山庄。
我们先到上花园参观,进入大宫殿,再去欣赏夏宫的真正亮点——下花园中的喷泉。
从宫殿大门出来,一眼便看见那最壮观的金色大瀑布喷泉,造型优美,气势磅礴。相比之下,那些曾游览过的一些喷泉,似乎有点儿逊色了。沿中心的“海上大道”前行,望飘逸的浮云,沐凉爽的海风,迎上下翻飞的海鸥,在茫茫无际的苍穹下,极目波罗的海……这里,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优雅和谐、修身养性的绝佳之地!
叶卡捷琳娜公园,又称凯瑟琳花园,欧洲式宫殿花园。欲想参观富丽堂皇,精巧奢靡,色彩清新的叶卡捷娜宫,必先进入叶卡捷琳娜公园。
湖泊映照着蓝天白云,翠林环抱着别墅花亭,绿茵红花如同偌大的地毯温柔可亲,花园很大,景点居多,真有点儿流连忘返的念头,可也只能在“走马观花”中“合作共赢,选景留念”了。
(五)
来到圣彼得堡,乘坐游船,游览涅瓦河,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儿。
不同于在法国巴黎乐游塞纳河,因为那次是在梦幻般的晚上;这次则是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尽享灿烂阳光之下那涅瓦河的千姿百态......
涅瓦河是圣彼得堡的母亲河,源自拉多加湖,全长74公里,位居欧洲第三。河流宽广,视野开阔,阳光灿烂,浮光耀金,两岸美景,尽收眼底......
看吧!悠久的宫殿,神圣的教堂,美丽的大学等,在眼前依次熠熠生辉;彼得大帝青铜骑士像、彼得堡罗要塞、彼得夏宫、海神柱、阿芙乐号巡洋舰......让人目不暇接。
“开桥了!”有人指着前方说。
顺手望去,只见那雄伟的钢筋大桥轻松展开,敬请成队的等待船舶快乐地驶向芬兰湾......
回到舱内座位,我们几个男士一边畅饮着伏特加,一边欣赏着那达到高潮的俄罗斯男女青年与游客共同表演的歌舞,不失时机地用手机拍下这难忘的瞬间......
(六)
俄罗斯的每一个城市都有众多的教堂,大小有别,风格各异,色彩斑斓,童话意境,让人惊艳。
我们先去了远离莫斯科70多公里的郊外的谢尔盖耶夫镇。
天气很好,蓝蓝的天空白云飘,透过车窗向外望去,有成群的鸽子不时飞过,招人喜爱。我有点儿怀疑来之前导游说的:“这里的天气说变就变,要有准备”之类的话了。
导游介绍:谢尔盖耶夫镇,是以俄罗斯东正教圣人谢尔盖的名字命名的。谢尔盖在俄罗斯宗教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全俄罗斯人几乎都能叫出他的名字,在俄罗斯人的一生中,至少要来这里的教堂拜谒一次。
走下大巴车,展现在眼前的有圣三一教堂、圣母升天教堂、教皇宫殿、斯摩棱斯克教堂,以及钟楼和慈善医院等。这是些典型的东正教教堂:金色和蓝色的蘑菇头,镶嵌着金色的花朵,在阳光下五彩缤纷,粉蓝粉绿,色泽鲜艳,犹如走入了童话世界......
教堂的屋顶为什么运用洋葱头标记作装饰?
导游是这样解释的:俄罗斯每年下雪150多天,采用洋葱头式的圆顶,不仅美观,而且实用,它能使风吹积雪从屋顶上滑落下来,减少屋顶的承受压力。此外,洋葱头“根叶烂,心不死”,有“不死精神”的含义。也有人说,教堂建筑上的洋葱头屋顶,是出自《圣经》故事,3头,5头,13头,各有其说法和依据;最多的达到33个头,象征耶稣在人间生活的33个月。但,不管怎么说,这些充满神秘色彩的洋葱头屋顶,应该是俄罗斯东正教最精美最有艺术价值的体现。
正因为如此吧,每天,来瞻仰安放在大教堂里面的谢尔盖遗骸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东正教信徒们,络绎不绝......
导游真有先见之明。就在参观结束时,忽然乌云积聚,一阵小雨飘来,大家说着,笑着,或急忙躲避,或撑起雨伞;不一会儿,雨过天晴,一切如常。
此后,我们兴高采烈地去品尝了简易的俄罗斯风味饮食。
(七)
莫斯科的地铁建于上世纪40年代中期,是世界上最早修建的地铁;基本上全是台阶站台;循阶而下,好像进入一座地下宫殿,富丽堂皇,宽敞大气;两侧的雕像, 镰刀斧头、工农兵,很有特色;距地面很深,工程量大,技术含量高;这里的人们节奏很快,步履匆匆,人流量大;据说车厢里面没有空调,条件一般。
回住地的路上,在赞美地铁建筑宏伟壮丽的同时,更为前苏联这个曾经的世界“超级大国”,早在70多年所拥有的高超的地铁技术而惊叹不已。
(八)
终于来到多年来朝思暮想的莫斯科红场,来到克里姆林宫。
莫斯科的天气是好的,环境是美的,空气是清新的,建筑是古老的。
经安检进入克里姆林宫,映入眼帘的是花草葱郁、林木茂盛中的一组建筑群。克里姆林在俄语中的意思是“内城”,曾是俄罗斯历代帝王的宫殿,是俄罗斯民族最负盛名的丰碑,是全世界最美丽建筑作品之一;始建于12世纪中期,15世纪出具规模,16世纪中叶成为沙皇的宫堡,17世纪逐渐成为莫斯科市的建筑群。这里的每一座建筑都凝结着俄罗斯民族无与伦比的智慧,是世界建筑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现在是总统府所在地。
我们先后参观游览了圣母升天教堂、天使教堂、塔楼、伊凡大帝、钟王、炮王、钟楼,从外面观看了普京办公楼。对此,我有兴趣却印象肤浅。然而,刚进入克里姆林宫大门的那一刹那,我脑海里,情不自禁地浮现出“列宁和士兵的故事”那忠于职守的可爱可敬的士兵,和那个平凡而伟大的杰出领袖的形象......
导游说:红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广场之一,不仅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场所,也是重要节日举行群众集会、大型庆典和重大阅兵的地方;位于莫斯科市中心;西侧是克里姆林宫,北面为国立历史博物馆,东临百货大楼,南面有瓦西里布拉仁教堂,位居莫斯科河畔;列宁陵墓在宫墙的中段,其上是检阅台,两旁为观礼台;呈长方形,长700米,宽130米;面积9万多平方米,约为天安门广场1/5;地面很独特,均有条石铺成。
这里有包括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捷尔任斯基等前苏联政治家在内的12块墓碑;毗邻还有为纪念二战胜利50周年而建造的朱可夫元帅雕像,以及无名烈士墓......
我在这著名的红场上,闲庭散步,重温和体会俄罗斯民族的历史和往昔的辉煌,不由得思潮翻滚......
我想起前苏联电影中列宁的名言:“......要维持一个政权,比夺取它还要难。......旧社会灭亡的时候,资产阶级的这个尸体不可能一下子钉在棺材里,埋葬在坟墓里。资产阶级的尸体在我们的心里腐烂着,他把毒气传染给我们大家,他在散发着臭气!......我们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胜利,还有一条路,死亡。死亡不属于工人阶级!”
我耳边响起1941年11月7日红场举行的数十万红军官兵阅兵式上,斯大林那大无畏的“长人民志气,灭敌人威风”的豪迈动员令:“......红军和红海军的战士,指挥员和政工人员,游击队男女队员们!全世界都注视着你们,陷在德国侵略者枷锁下被奴役的欧洲各国人民都指望着你们,认定你们是他们的解放者。把你们看作是能够消灭德国侵略者的主要力量……伟大的解放使命已经落在你们的肩上。要无愧这个使命的承担者。你们所进行的战争是解放的战争,正义的战争!......”
我仿佛看见,那轰鸣的坦克群、威严的炮兵群、威武的骑兵群…….受阅后,在众人期盼目光的注视下,直接开赴杀敌的前线,去打击来犯侵略者,一往无前,横扫欧洲,攻克柏林......
我自豪地看见了,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等多国元首在这里共同检阅,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的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盛大阅兵式,一列列威武之师,一件件先进武器......
我在列宁墓前默哀,在朱可夫元帅铜像前缅怀,也在内心里为不知迁移到何处的斯大林墓而感慨......
我和妻子来到无名烈士墓前,恰巧遇上一对新婚夫妇手挽着手来敬献鲜花,他们轻轻的将鲜花放在无名烈士墓前,肃立,默哀。看到他们那么肃穆虔诚的神色,再看看那永不熄灭之火,我油然而生敬意。是啊!一个英雄的国家,一个伟大的民族,爱国主义的教育是永恒的,潜移默化的,代代相传的;是啊!什么时候,我们国家的青年人结婚,也能到为国捐躯的烈士墓碑前去瞻仰和敬献鲜花呢?
应该懂得: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
永远铭记:我们没有生活在一个和平时代!
(九)
同行者,6家半11人,正好一桌;走到那里,说说笑笑,嘻嘻哈哈;到那里去,热热闹闹,无拘无束,就是一个大家庭。可是,再好再亲再难舍难分,“没有不散的宴席”,到俄罗斯旅游就要结束了!
在作别俄罗斯的前一天晚饭后,在这异国他乡,趁着美丽诱人的夜色,看着川流不息的车流,拂面阵阵微风,观赏那万家灯火,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大家成群结队地去附近超市采购各种特产和纪念品(有的人提早一天就开始准备了),诸如巧克力、套娃、冰箱贴等等,回到房间,想着,念着,数着,算着,有的兴奋得竟一夜不能安眠......
在返程的飞机上,我回顾了这次俄罗斯之旅,在得到巨大满足的同时,心灵深处,也留有遗憾。例如,没有能去新圣女公墓拜谒青少年时的英雄卓雅和舒拉墓,没有去瞻礼影响了一代人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墓......
好吧!等着下一次弥补吧!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