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还寒之际,《长城小张》在《人民文学》第二期上刊发了,我的朋友圈因此也出奇地热闹起来,有人谈作者的匠心,有人论社会的肌理,有人言人性的万变。这样的文学效应让我深深感受到,人生这幅交织的长卷里,处处蕴染着此勾彼连的万千滋味,值得被书写、被看见,而来自生活书写生活的真滋实味,才是人们喜闻乐见的。
赵瑜的报告文学作品我读过不少,但都是长篇。所以当他问我《长城小张》读后感时,我脱口而出三个字——“流水账”。其实我要表达的是:“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赵瑜一直注重报告文学文体的探索与创新,他的每部作品都有不同形式的创新,如《篮球的秘密》,以40个问答来构建全书,突破了传统报告文学的线性叙事结构;《野人山淘金记》“是图文并茂的合谋”;《寻找巴金的黛莉》以悬疑小说的写法谋篇,又以散文般的语言流露出对人物命运的感慨和对历史的思索。而《长城小张》选择平铺开来的事实直叙,依旧是不落窠臼。它的语言丰盈灵动,将四种语言自然而然地捏合成一体,看似无技巧却尽显劲道;两万余字的篇幅将“小张”的五秩人生编年叙述,流水账式的铺陈反而如推开一扇厚重的历史之门,扑面而来的是开阔而深邃的时代感,有着振聋发聩的力量。某种意义上,赵瑜像是一位勇敢而有坚守的拓荒者,在文体的莽原上披荆斩棘,在文学的版图上开辟出崭新空间。
《长城小张》从50年前的长城乡牛马河村,写到50年后的山西作协机关,叙述了小张曲折的人生经历。勤快且万能的“小张”也有自己的问题:在乡政府勤杂管理员岗位上赊羊耍钱,曾加入私挖滥采的队伍挣快钱,还企图种植罂粟发财等等。透过“小张”,可以看到作者在观察生活时,眼光更为深沉和敏锐,对社会的种种弊病和国民的劣根性毫不留情地诉诸笔端,看似“刻薄”,但正是这种“刻薄”使作品具有强烈的冲击力和深刻的思想性。钱锺书所说,“刻薄人能作文”,概在于此。除去思想的深刻,作品所蕴含的情感足够厚重。作品读来没有隔岸观火之感,反有身临其境之觉。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阅读体验和思考,同时会被“小张”的真实际遇所触动。唯其真实,更有力量;唯其丰满,深入人心。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四句传诵不绝,成为历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追求。纪实文学更需要这样的情感和情怀。20世纪20年代,报告文学逐渐从纪实中孕育并发展开来。至新中国成立后,一众杰出的报告文学喷涌而出。《谁是最可爱的人》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最可爱的人”成为志愿军战士乃至人民军队的代名词;《哥德巴赫猜想》所讲述的知识分子的执着与坚守令读者喟叹;《木棉花开》视角独特、以小见大,用冷静笔触描绘时代风云,展现重大主题,等等。这些作品无不因其对现实生活的真实记录而带给读者强烈的冲击和震撼,成为足以见证时代的报告文学佳作!
赵瑜的报告文学创作始终坚持发现真实的历史,呈现真实的生活。从《太行山断裂》《中国的要害》《兵败汉城》《强国梦》,到《马家军调查》《王家岭的诉说》,一篇篇报告文学力作,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包括体育、生态、交通、历史、社会问题等等,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浓郁的人文主义关怀直面现实。在《兵败汉城》《强国梦》《马家军调查》里,赵瑜以笔为刃,切开体育竞技的表象,探索体育强国之路;在《寻找巴金的黛莉》《人间要好诗——白居易传》中,展现知识分子在不同人生困境中的责任与坚守;《太行山断裂》深入思考太行山地区的发展困境,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和深入思考;对于《王家岭的诉说》这一“命题式”的报告文学,作家不仅仅是呈现事故与援救,而是对事故背后所暴露的社会问题进行探查和反思,凸显了报告文学独立思考和理性批判的显著特征。
赵瑜的报告文学注重“写人,写人的思想,写人与人的关系”。《长城小张》呈现了小张起伏的命运、倔强的人生、曲折的身世等等,平庸且凶险,起伏不绝。行云流水的“小张”人生素描因此而富有关联性、反思性,在这个匆忙多变的时代,人与人、人与时代之间的纠葛浓得化不开,“小张”的生活、“他们”的生活,也正是我们的生活。在传统纪实书写中,更广泛社会群体的生存实态往往被忽略,在相当程度上消解了历史记录本应具备的更广泛、更深刻的现实意义。“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因此,独特而丰富的人民生活才是真正值得书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