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铁路工业,从筚路蓝缕到世界领先,仅仅用了70多年的时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而辉煌的成就,让世界为之震惊和赞叹。是什么让中国的铁路工业一骑绝尘?是什么造就了这样的中国速度?李蓉、齐中熙合著的报告文学《永远的“毛泽东号”》(外文出版社2023年7月出版,入选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发布的“中国好书”2023年9月推荐书目)给出了答案。
《永远的“毛泽东号”》记录了中国铁路的排头兵——“毛泽东号”机车自命名至今的光辉履历。70多年来,“毛泽东号”始终行驶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在战争的前线、运输生产的一线,都活跃着它的身影,工人阶级的主人翁意识为其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使其不知疲倦地穿行于莽原与荒漠、翻越群山与江河;70多年来,“毛泽东号”先后跨越蒸汽、内燃和电力三个动力时代,先后经历了五次机车换型,完成了从货运到客运的转换。“毛泽东号”是机车中的模范,也是新中国铁路工业的缩影。《永远的“毛泽东号”》通过详尽呈现“毛泽东号”的变化,表现了新中国铁路工业的突飞猛进和历史变迁。
这部作品的价值不仅在于对“毛泽东号”机车和中国铁路工业发展历程的呈现,更重要的是对“毛泽东号”所承载的精神传统的发掘。“毛泽东号”的物质形态经过了多次的升级,已不见最初的模样,但其承载的精神一脉相承、薪火相传。正是这些精神让“毛泽东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纪录,翻越了一道又一道难关,这些精神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剥脱或消弭,反而越加坚韧,既照耀着过去,也照耀着当下和未来。
在两位作者的笔下,“毛泽东号”承载了一种迎难而上的精神。越是艰难的线路,越是艰苦的环境,“毛泽东号”就越是奋勇当先、勇挑重担,表现出了排头兵的勇气与担当。“毛泽东号”命名之初,就肩挑大任,跨雷区、闯冰河,以身赴险,排除隐患。滨绥线上山大沟深、一面坡上狂风大雪,其他车辆都打怵,避之不及,“毛泽东号”却知难而上,千斤重担抢着担,主动请缨专跑一面坡。对于支援抗美援朝、唐山地震抗灾、汶川地震抢险等危险而艰巨的任务,“毛泽东号”都是主动前往。对于新车的调试、新线路的探索和新技术的尝试,“毛泽东号”也都冲在最前面,勇敢地迎接各种不确定性的考验,并且主动要求开展“超轴运动”,不断挑战机车的载荷极限。在这样的情况下,“毛泽东号”能持续保证安全行车,多拉快跑,连续安全行驶1200万公里,实属不易。可以说,“毛泽东号”的安全行驶纪录是拼出来的,其创造的纪录不是浮夸数字的堆砌,而是用汗水和智慧建构起的不朽勋章。
“毛泽东号”还承载着锐意进取、突破创新的精神。“毛泽东号”自命名之日起,就实行包车责任制,即将机车分配给固定的机车乘务组,让其负责机车从使用到保养的全流程。在大锅饭似的轮替制度流行的当时,这种责任到组的管理模式是一种机制上的创新,甚至是思想上的革命,然而当时的群众对这样的机制还有很深的误解,甚至认为是生产关系的倒退。“毛泽东号”担负起了推动机制创新的责任,以机车组卓越的业务素质和蓬勃的工作热情,让大家相信新机制的优越性。“毛泽东号”的标兵身份让其不满足于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经常给自己添砝码、加杠杆,不断挑战自身运力和速度的极限。“毛泽东号”没有流连于已经取得的荣誉和成就,也不只瞩目于自己机车的省煤和准点,其心怀共和国的运输事业,所有的努力不只为了机车自身的荣誉,更为了铁路整体运力的提升。在强烈的使命感和集体荣誉感的驱使下,当顺利完成挑战的目标后,机车组成员设置新的操作流程,完善操作方法,将自身的经验分享给全行业,它每次完成对自己的超越,也就为行业锚定了新的标杆,确立了新的规范,它不断地探索,推动着行业的不断进步。“毛泽东号”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后,没有故步自封,依然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虚心向兄弟单位学习,在燃料填充、检修保养、值乘作业、班组管理、乘务安排等各个方面持续优化改进,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自我突破和自我超越。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读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毛泽东号”从战火硝烟中走来,战争时代物资匮乏的记忆让其养成了艰苦奋斗的作风。为了节约一滴油、一块煤、一度电,历届机组成员不断努力,从细微处着眼,精打细算,一步一个脚印地积累经验,为制定更为科学的行业规范提供依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整个行业的工作作风。当然,艰苦奋斗的作风不仅需要勤俭的工作态度,还需要精湛的业务能力,只有省在点儿上,才能形成有效的节约。“毛泽东号”机组成员持续的探索,琢磨更为科学的操作方案和作业流程,不断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用勤劳与智慧在促进机车技术升级的同时,为共和国节省了大量的能源。
“毛泽东号”是中国铁路行业的先锋与标兵,一直以来都是中国铁路人致敬的对象和学习的榜样,其所承载的精神早已在中国铁路人的心间开枝散叶、广为流传。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所谈到的这些精神传统,早已不只属于“毛泽东号”,也属于广大的中国铁路工人,正因为有着这些珍贵的精神传统,新中国铁路工业的发展才能一日千里,在几十年间脱胎换骨、一马当先。在这个意义上,《永远的“毛泽东号”》不仅书写了“毛泽东号”的精神履历,也描绘出铁路人的精神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