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理论 >> 由畅销书《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引发的“事故”

由畅销书《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引发的“事故”

2024-12-18 12:04:17
浏览量:

在我的编辑生涯中,迄今为止市场表现最好的当属引进版图书、科幻小说《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该书问世后,囊括世界科幻小说两项大奖“星云奖”“雨果奖”,推出三十多种语言译本,全球销量超过六百万册。我今天所谈的这个版本,销量已逾35万余册。

最早被它打动是因为同名音乐剧。2019年“一台好戏”改编的中文音乐剧在上海人民大舞台上演,之后全国巡演。在郑州演出时我邀请文友卢欣欣(现为中州古籍出版社总编辑)一起去观看,当舞台上那个小孩儿查理·高登无助地和他的小伙伴阿尔吉侬、一只小老鼠互相温暖,我们在观众席流下了难言的泪。哪里是科幻,分明就是人间。

机缘巧合,在看过音乐剧《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一年后,我得到了编辑同名小说的机会。因为看过剧,审读小说稿的过程,再次重温、反刍、思考,被作者精巧的构思和令人叹为观止的技法震撼,尤其是他发出的灵魂考问:人类的幸福和智商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这个天问想必永远没有标准答案。

加之该引进版的图书设计陆智昌先生,采用了小开本、底纹并不张扬的封面,仿佛在说,这不是一本大红大绿大字号需要去吆喝的书,书遇有缘人。一切都那么契合,拿到书后我特别满意,多次发朋友圈宣传:“初版发行55周年全新设计纪念版,知名装帧设计师陆智昌设计,重新诠释经典科幻的当代感。”

然好景不长。伴随着不断加印,销量喜人,我也接到了多方投诉。

有从我社天猫旗舰店销售编辑处反馈来的,主要说书中有很多明显的错别字,质疑图书质量,进而批评责编的工作;有从总编室转来的读者投诉,也是集中反映错别字太多,认为有些简直是“令人发指”的低级错误,这样的图书是如何通过审查上市的呢?还有从我社负责其他网店的营销编辑处反馈来的信息,说封面有可疑的黑点,内页纸张透字,加上错别字,严重怀疑是盗版书……不一而足。

刚开始,我对每一个投诉认真回复:书中确实有一些貌似“错别字”的存在,但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需要修改的“错别字”,它是作者创作的一部分,是一个智力有障碍的孩子写的“抱(报)告”,当他的智力被科技干预之后,疗效显著,于是那种现象消失了。大家可以通读全书,再做判断。

然而市场太大了,当一次又一次加印,越来越多的读者被它吸引时,难免又有些人在发现错误时,迫不及待地投诉,以期吹响哨音,以正书范。

既然不是个别现象,那就有必要认认真真诚恳应对。图书的编辑、出版、发行和服务是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多岗位的同事精诚协作,出了问题,也要理清利害,对症处理。

于是我做了一份“河南文艺出版社网络舆情应急演练方案”,这样表述:近期,河南文艺出版社天猫旗舰店运营销售杜华阳、河南文艺出版社京东旗舰店运营销售翟彦婷、总编室鲍锐,分别接到关于我社图书《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的问题反映,其中涉及错别字、印装问题和疑似盗版等方面,相关同事将问题转给该书责编党华。党华对相关问题做出解答,并向总编辑郑雄做了汇报。郑雄责成党华再次核查校样,并和出版部张阳确认该书印制过程。

我的回复为:《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一书是科幻小说,它的内容讲述一个智障小孩被高科技改造以后,智商突飞猛进,而后经历了一系列悲喜,智商又回落到最初水平的故事。在审稿意见中,明确提出“在本书稿的前43页和后面7页,因情节需要,在文本中故意出现了一些错别字,请二审和三审留意,它就是作者整个创作的一部分,并非需要改正的错误”。

如果这还不够,那就再加上一条——编者注:本书全文为查理·高登的进步报告,字、词语与标点符号的误用情形为原文的创作风貌。刻意不删改,以增强查理手术前后智商落差与故事张力。

郑雄总编说,这本书暴露出来的问题,大家都要高度重视。出版社做书、 销售书,售卖的不是一般商品,它是精神文化产品,涉及著作权问题,作者和出版社的合法权益如何得以保障?这需要我们各部门协同努力。接下来我们销售一线的同事和编辑都要注意,遇到问题,及时沟通,及时处理。

围绕《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一书的“错别字”和“疑似盗版”引发的危机,我们经过认真核查资料、查验工作记录、检查样书以及和读者之间的互动,顺利化解了一次围绕图书质量的“事故”,未造成损失。同时这件事也警示各部门同事,一本书进入市场流通,难免会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稍有不慎,就会对出版社的形象和利益造成损失。遇到问题要正面应对,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心态,先行认真查验事实证据,以诚恳的态度、礼貌的用语、耐烦的情绪来回应。同时要保持清醒,避免被逻辑不清晰的“高手”带节奏而陷入缠斗,徒耗精力,于事无益。以坚实的职业素养武装自己,明确本岗位的责任和义务,不卑不亢,解决问题,赢得读者的谅解,打消误会,将影响控制在合理范围,共同维护一个健康的图书生态环境。

到此,由图书内容引发的问题暂告一段落。

自该书上市后,我曾多次买来送给好友,读完之后大家经常交流,探讨小说和影视、舞台剧的差异。比如在小说中,查理智商提升、恢复了早年的记忆,回到原来的父母家,看到生活那般平庸、无奈,他心里充满因为理解他人而产生的烦恼。在音乐剧中,当他智力提升,通过聪明人的方式找到了在简陋理发店苟延残喘的亲生父亲,他原本想为自己悲惨的童年向父亲问罪,但是各种信息相互印证之下,父子之间心灵上有了某种呼应,通过演员微妙的肢体表演、说话音调的转化和音乐的烘托,观众内心的悲悯之情被完美释放。敢问这世间,哪个生命不曾经历风风雨雨?此时读者和观众仿若看到了自己和熟悉的亲友的遭遇,眼含热泪,思索,释然,珍重……

还有优秀读者会同我们探讨更深层次的话题。我们的同行——大象出版社编辑、翻译家耿晓谕博士,就曾和我探讨:“你还记不记得书中喜欢捉弄查理的小孩子喊的Charlie, Charlie, fat head barley! 译者是怎么翻译的?我翻了翻,没有找到。这种押韵的话不大好译。”

我翻了书稿,一时之间竟然没找到。也许我们这个引进版里已经没了这句?期待其他读者来解答。

由此又衍生出一个话题:有的外文优秀著作,尤其是英文作品,如果有可能读者还是应该看下原著,再看引进版的中文译著,互相对照着看,才能领略多元文化的魅力,也才能更加懂得一本书何以能感动无数读者。

当《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一书销售已过35万册时,我写下这些不得不说的故事,感激它带给我的一切。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