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关注 >> 【国庆特刊丨中国作家 李本全 作品展】

【国庆特刊丨中国作家 李本全 作品展】

2022-09-15 17:56:51
浏览量:

国庆特刊丨

中国作家 李本全

作品展



作家简历


李本全,湖北省荆门市人。自由职业者,爱好笔耕,先后在多家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发表散文、杂文三百余篇。多篇文章在全国和省市获奖,其中散文《一口红木箱》和《娘的粽子》分获全国散文大赛特等奖和一等奖。出版散文集《生命本是一场雨》和杂文《野草集》。创作长篇历史小说《嘉靖的前半生》和一些短篇小说、歌词等,其中抗疫歌曲《爱的誓言》入选“学习强国”一百首优秀抗疫歌曲展播,并在北京、武汉获奖。












作 品 展 示 




父亲的老屋


在湖北革命老区水湖,父亲本有一处老屋,后来因为进城养老卖给了同村的乡亲,很长时间没有回去看看了。2018年的一个秋日,已是92岁高龄的父亲提出回去看看老屋,我欣然陪他前往。

汽车在水湖的原野上行驶,但见村落安静祥和,庄稼收获在望,我们很快来到古汉堤东的一处农舍,这里碧水荡漾着乡愁,绿树掩隐着根脉。下车后,我要扶父亲上台子,他却执意要自己爬上那20级台阶。一个九十二岁的老人走向自己阔别多年的老屋时,虽然有些颤巍巍的,但却显得格外精神。房主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领着父亲来到前院大门。老屋敞开大门笑迎这位曾经的主人,而父亲则眯缝着双眼对老屋仔细端详,他们象两位阔别多年终于重逢的好友,久久对视。父亲的脸上带着微微的笑意,眼里含着晶莹的泪光,与老屋沉浸在一种自然的交流中,默默地回味着属于他们的过往——

父亲原有一处不错的祖屋,但六十年代初,叔叔带着漂亮的婶婶从天门精简回乡后,父亲便把祖屋给了他们,自己在低矮的台基上搭了三间草房,开始了一家子的“新生活”,也正因此,让自家有一处漂亮的瓦房成了父亲人生的梦想。

水湖多水,每当汉水上涨,多有溃堤之虞,所以生活在水湖的人们总把自己的房基筑得高高的。面对洪水的威胁,父亲发誓要用自己的肩膀为妻儿挑起一个安全的台基,从此在他的日常劳作里又多了一项任务。多少个清晨,当儿女还在梦乡时,他就和母亲出发了,母亲挖土,父亲挑土,他迎着霞光,哼着小曲,一筺筐担起,一程程往返,汗水一次次打湿他的衣衫,母亲帮他擦擦汗让他歇歇,他总是说不累。多少个夜晚,忙了一天农活的父亲又挑起箩筐,星光里扁担吱吱作响,和着脚步的踢踏声,奏响父亲对未来的向往。那几年,春花的清香里绽放着父亲的心愿,夏雨的淅沥中冲洗着父亲的汗水,秋光的潋滟里映照着父亲的身影,冬雪的妙曼中烙印着父亲的脚步。这样的坚持,浇筑起一个十米多高120平方的台基。完工的那些天,父亲心里乐滋滋的,只要有时间,他就到台基上这儿走走,那儿看看,这里踩踩,那里锤锤,就像一位作家在反复修改自己的作品,不肯错过一个标点符号。

台子筑起后,父亲便思谋着盖新房。没有砖,父亲就自己先做土胚,再借小队的土窑烧制;没有瓦,父亲就到小队机瓦厂帮工,换取低价购买;没有木料,父亲到东山去打工,挣钱买回。父亲靠着自己的双手把一切准备妥当,便开始建房“工程”。下脚那天,他放了整整几挂长鞭,领着帮忙的乡亲打夯,他领夯的号子是那么嘹亮,仿佛把一生的追求都唱了出来。一个多月后一个四合小院便建成了。这是一个极具乡土特色的水湖派建筑,一主两厢,青砖灰瓦,周正庄重,简朴实用。正房是三开间大房,坐西朝东,中间是堂屋,南北是居室;厢房均为两开间,配有仓廪和厨房,中间是一个天庭,前有围墙大门。新房落成那天,父亲喝得酩酊大醉,因为这是他一辈子最大的事业,就像一个画家画出了一幅惊世好画,他有理由陶醉。

这个极为平凡的农舍,在水湖的风雨剥蚀中屹立了四十多年。它是父亲用担当筑起的丰碑,用慈爱编制的摇篮,用深情凝成的守望。这里的相聚与分离,交织出苦涩年代艰辛而温情的记忆。在这里,他和母亲养育了两双儿女和两个孙子。在这里,他为老大成家立业,含饴弄孙;他为老二置办嫁妆,送其远嫁;他陪老三秉烛苦读,挤上高考独木桥;他教老幺学习会计业务,外出闯世界。多年后,老屋已经有些老旧,但正是这种老旧沉淀着家庭的历史,凝聚着亲人的情感。

2000年,父亲年届77岁,身体日渐衰老,我们决定把父母接到城里养老并把老屋卖掉,父亲坚决不同意,说死也要死在这里。但后来因母亲的一跤摔得很重,需要有人照料,父亲不得不妥协。当年国庆假期,我们兄妹一起去接他们,当一切处理完毕,却不见了父亲,后来发现他把自己关在里屋久久不愿出来,透过窗户,我看到父亲正在抚摸他的桌子、椅子、柜子还有白墙,一边摸家什一边抹眼泪……

不知在大门前停留了多长时间,父亲终于挪动了脚步。房主牵着父亲,陪他看房间,看果园,看竹林……他看到,他亲手做的砖瓦依然青灰如故,他亲手种的柑橘已经硕果累累,他亲手植的竹林已经长满后院……他笑了,笑得像个孩子。然后来到一棵遒劲挺拔的杉树下,他用双手箍抱这棵有着40多年树龄的老树,轻轻地摇着,嘴里喃喃道:我当年栽你时只有拇指粗,现在却有水桶粗了。树上有叶应声落下,纷纷扬扬,父亲赶忙用手接着,捧在胸口,倚着老树对着老屋深深地鞠躬。他又拉着房主的手久久不愿松开,不断地说谢谢!之后他几乎是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老屋。

汽车行到老铁业社时,距离老屋已有一公里路,父亲突然叫停车。下车后,隔着雪花如海的棉田,父亲再一次对着他的老屋久久地注视,眼神定定的,显得那么深沉专注。夕阳在微风的簇拥下,透过树叶暖洋洋地洒在地面,空气显得格外清新。这是一幅令我感恩而刻入骨髓的画面,里面有秋高气爽的黄昏,更有父亲慈祥而清瘦的背影……



楚门烟雨


春天的古邑,让人沉浸其中又久久怀想的,是那轻锁楚门的一帘烟雨。

楚门的烟雨,温润而柔滑。一到春季,扑面而来的烟雨便笼罩了楚门。她下得缓缓的,缓得让人有些着急。脚步那么细,来得那么轻,样子那么柔,像生怕惊动了什么。有一阵没一阵的,毫无规律可言,而当你随手推开窗户时,伴着微风,总会有雨来亲吻你的脸。她下得濛濛的,濛得让人如坠雾中。雨来烟起时,东宝山像青花瓷碗倒叩在白纱上,岚光阁在雨雾中时隐时现,凤鸣桥挽着竹皮河飘渺着,满街的法桐、西谷的樱花、东畹的兰蕙,偷偷地吸吮着春天的琼浆,攒足了劲要把一季的绚烂奉献。她下得绵绵的,绵得让人有些惆怅。或许并不是因为想起什么人,也不是因为记起什么事,就是在这软软的雨中,揣着自个的爱恋,没来由地变得惆怅起来。

楚门的烟雨,颇具禅意。雨中的山城,显得古朴而清幽,尤其是那禅寺更有神韵。“幽心与禅意,深切转关情。”顶着绵滑的雨,坐上三轮车去千佛寺,不慌张,悠悠然。千佛寺寂静地坐在深山,孤独地检视着客来客往,雨降雨歇,把一个“禅”字揉进风尘,把一份“禅”意摄入人心。但在楚门,最得意的“禅”要数“心学”。公元1191年,一个烟雨飘飞的春日,南宋鸿儒陆九渊调任楚门知军,于是山沟沟诞生了哲学史上一个新流派——心学。但“心即是理”的思想,与朱子“理学”相左,被朱讥为“禅学”,就是这个“禅”字,成就了心学,也成就了陆夫子。千百年后的今天,每每我去参拜陆夫子祠,总感到那不灭的烛光仍然闪耀着先生不老的哲思,窗外的春雨仍然在讲述夫子不懈的求索。是的,“禅学”如烟雨,浸润着竹书之乡,“禅意”如香茗,弥漫在时光隧道。

楚门的烟雨,带着脂粉气。踏着青石板铺就的土门巷,透过嫩芽初上的法桐枝,一阵阵细软的烟雨纷飞而来,那雨水聚在凤凰湖、天鹅湖,造就了两个巨大的胭脂盒,滋润了小城的靓女。幽幽南熏门,款款而来的姑娘,总是那般妩媚:一把印有兰草的油纸伞,一袭绣着清友的素旗袍,一副凸凹有致的身形,一双嫩滑细腻的手臂,一边慢悠悠地走着,一边漫不经心地赏风景。南桥上的碎步踏着雨点优雅地由远而近,桐影下的身姿掀开雨帘袅袅地由虚而实,城墙上的诗章刻下雨痕深沉地由古而今。婆娑斑驳的光影一闪一闪的,在古典和时尚的律动中,让烟雨飞溅出唐诗宋词。

楚门的烟雨,似乎极有乐感。细雨,敲响了宝塔和文峰的风铃,渐次把沉睡的“鸟语”和“蛙鸣”唤醒;点击了龙、惠、蒙、顺四泉的键盘,让沉寂的文明湖有了灵动的声音;拔动了护城河别样的丝弦,奏响了最接地气的乐章。我喜欢下雨的时候去隐在古巷的“醉乐轩”听曲子。独居一隅,泡一壶漳河茶,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中。一曲古筝版《埋伏》,把人带进金戈铁马的时代,仿佛听到“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怜惜之泪夺眶而出。一曲小提琴《梁祝》,让人瞬间坠入凄美的爱情,情不自禁时,泪水和着雨水往下滴。一曲萨克斯《回家》,让人想起水湖,心头一热,一股暖流也随着雨水流淌。演出结束了,心绪还不能平静,茶水、泪水、雨水交织在一起,敲击着心肺,浸润着心田,洗礼着心灵。

楚门,因了这一帘春雨,尤具风情。这是一种情深深、意濛濛的风情,这是一种不媚俗、不张扬的风情,这是一种能开放、能包容的风情……



莫愁月影


一湖的莫愁月,总是令人梦怀。纵使漂泊半生,听过笙歌也见过繁花,但那莫愁月影依然是心中的最爱。

又是中秋,揣一壶老酒,携一把古琴,独坐梅堤,亲历一年中最大的月亮与世间最美的湖光相遇。是时莫愁,皓月当空,湖面如镜,垂柳依依,波光鳞鳞。夜静风来,水天一色,天人合一,安详中透着亲切,让人生出一份相思,多了些许感悟。

举目低眉间,时空都是月。湖中有月,月中有湖,浑然天成,相映成趣。仰望星空,那一轮明月被银河水洗得更澄净更妩媚,云端三十八万里,放射出五十亿岁的清辉,与七千万年的湖光交相辉映。最是那桂花,藉着月辉浸润湖水,酿成香溢荆楚的皇家御酒,把岁月醉得绵长而淳厚。陶醉的还有人和人文,卢家有女名莫愁,和嫦娥一样能歌善舞,只是一个向往仙境追云而去,千古寂寞舒广袖;一个眷恋凡尘爱人间,千古绝唱阳春雪。

道是中秋莫愁夜,识得清宁守满月。当柳梢上的圆月如情人般露出羞涩的眼眸时,莫愁湖的这个夜晚就有了灵动和诗意。倚柳赏月,对月谈情,是心意,是寄情,无关风月。尽可附庸风雅,邀吴刚同饮,斟酌之间,享受宁静和温馨,望月又听月,会油然而生别样的情愫。岸柳随轻风摇曳,好似仙子的水袖在曼舞;湿地里小虫爬上水中玉盘,一阵合鸣之后,弄得清露一岸;偶尔也有水鸟扑腾着飞过,圆月便随着涟漪起伏;揽月亭显得格外儒雅,卸去白日的雕梁画栋,只把素颜与月亲近;几叶乌篷驶入月湖深处,桨声起落时便是情侣的私语;摩天轮倒映在湖中,与明月一起成为湖中双姝;沿湖棧道在夜里延伸,环伺着一湖水,一轮月;岸边的幽兰,在月光下泛着银色,一缕缕清香时淡时浓,沁人心脾……

抬头看,美丽的石城静卧湖边,古朴而温情。默默地与其对话,一起沉浸在月色秋风里,和着泥土沉积的记忆,行走在历史颠簸的路上,一路烟尘化寄情。那兰台的雄风,成就了宋玉的对楚王赋,一计定天下;那白雪楼的京使,一边望乡,一边吟着青山簇簇水茫茫;那抱恩寺的钟声,敲落了莫愁渡夜半客船的帆影,平息了白日的纷繁;那文峰塔就如一支巨笔,书写着莫愁的烟波水淼,也记载着石城的兴衰荣辱;石城的三台十八景,景景都守着莫愁湖,见证着水涨水落,印记着月缺月圆……

恒久的岁月为故乡凝结了一颗明珠,上天的布施造就了莫愁的一处绝景。卷一片秋叶,咽一湖月色,清凉的秋夜便有滚烫的意韵。好想偷走这湖中的月色,盛在银钵里,藏在枕头下,把一脉情思,一丝期盼,一腔牵念,揉进平凡而素简的日子,让斑斓的梦里湖水悠悠,银辉熠熠。追着月儿话婵娟,风摆柳丝起管弦:淼淼汉水东流,等你在码头/远远近近,涛声唱莫愁/多少前生后世忧乐情/交给两桨艇,让它捎走。堤岸杨柳依旧,等你在码头/温温婉婉,月光照莫愁/多少南来北往诗人梦/交给兰台阁,让它收留。月光照多久,涛声就唱多久/白雪楼为你准备了接风的酒/雄风起处,那婀娜舞姿/早已化作阳春白雪曲,千古悠悠。啊,醉是那一湖相思哟/梦里,是莫愁!

莫愁,这个古老的港湾,已没有往来的船只。即便有,也载不走故乡的明月。而今夜,对空独饮,抚琴低唱时,多想借一缕清悠的夜光,乘着凉凉的晚风,带走那水天一色的湖,和那一湖的月……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