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观点 >> 《会飞的猪》:从叛逆少年到慈悲中年的漫长告别

《会飞的猪》:从叛逆少年到慈悲中年的漫长告别

2024-02-02 12:11:49
浏览量:

阅读王秀琴的短篇小说《会飞的猪》,不由得令我想起了另一位女作家艾玛曾写过的短篇小说《浮生记》,里面有一个慈悲的杀猪少年,会在杀猪前用手合上猪的双眼,本文中也塑造了一个慈悲的杀猪匠——天宝,他会在杀猪前“念经忏悔”。作者通过讲述天宝走上杀猪这个职业道路的起因,和对他“金盆洗手”前后场景的细描,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个乡村手艺人的心路历程。

毫无疑问,天宝是个优秀的杀猪匠,因为干这一行是他的主动选择,也因为他多年来对师傅的认真教诲笃信不疑。但他还有个与众不同的地方,那就是他本出身于书香世家。文中写道,他家祖上几代都是“喝墨水比吃饭多的人”,直到他的父亲,也还是个“捏粉笔头”的教书匠,但天宝偏偏是家族当中的“异数”,操起了杀猪刀。那他当初为何会从事这个行当?读者的好奇心首先就被调动了起来。

随着作者极具乡土韵味的叙述,我们走近了喂猪、劁猪、捆猪、抬猪、杀猪、吹猪等乡间生活场景,属于农耕文明时代的特有风情自然地弥散开来。然而,描绘这种田园风情并非全文主旨,在此之上,作者有更多的情绪想要传达,比如中国式的父子情,比如杀生者的慈悲心,以及如何接续祖辈留下来的精神遗产等问题,都在接下来的叙事中得以凸显。

首先来看中国式的父子情。当年父亲脱口而出的那句“这猪脑就是专门补给你的”和少年天宝那句“我就杀猪,我就不学文化”,引出了全文的最大冲突,其中有父亲的焦虑与控制欲,也有儿子的反抗与破坏欲,特别是在当着一个外人时,两个男人都有自己的脸面需要维护。而父亲越对儿子“恨铁不成钢”,儿子往往越要以出人意料的叛逆来完成他的成人礼。少年天宝选择以一种“出走”的方式,拜在杀猪师傅门下学艺,或许就存在不少与父亲赌气的成分。此外,关于进不进祖坟,也是父子争论的一个焦点,父亲鄙视天宝的选择,并以将来不得入祖坟相威胁,但天宝偏偏不吃那一套,还故意说出了“天下黄土哪都埋人”的狠话。这样的父子关系不可谓不典型。

然而,时间会改变很多事情,比如,杀了二十多年猪之后的天宝,在接到村里的并坟迁坟令,因而别无选择地要面对自己的先祖时,他突然感到了掌上肌肉的“簌簌跳动”,闻到了“直冲鼻子”的腥味。而与远在美国硅谷搞高科技的弟弟的通话中,他听到了弟弟下意识间说出的“积阴德”三个字,更进一步促使天宝下定决心要告别杀猪行。看来,叛逆期终有结束的那一天,深入骨髓的“君子远庖厨”的儒家思想,还是在这对兄弟身上都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君子远庖厨”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文中孟子说道,“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当我们真正理解了这句话,也便理解了天宝为何要求主人给猪喂好最后一餐,为何他要用笤帚疙瘩给猪全身上下都打扫一遍,以及他杀猪前为何要“边念叨边擦泪”。文中,面对他要杀的最后一头猪,也是师傅家的猪时,他的这番“长篇大论”,让站在一旁的师娘“大吃一惊,又暗自好笑”——她男人可没教过天宝这个。可能在她眼里,天宝的这些言行都体现出了一种无用的迂腐。但天宝毕竟是他父亲的儿子,他的慈悲是有根的,就算他再叛逆,慈悲也不可能从心底里被他拔得一干二净。就算他嘴上说着“心里干净更重要”,可还是要在杀完猪后“细细洗了三回手”,回到家后,还要在迁坟仪式前“沐浴更衣”。

文中还写道,“天宝不应,也不说话,像完全沉浸到与猪的对话当中,陶醉到这漫长的告别当中”,他与眼前即将要被他杀掉的最后一头猪的漫长告别,何尝不是他与自己二十多年杀猪生涯的告别,与自己“离经叛道”的二十多年人生的告别?

我们还注意到,天宝选择放下屠刀,并非是另外想好了其他的谋生出路,因为在师娘问他不杀猪了去干啥的时候,他只是顾左右而言他般说出了“给祖宗迁坟”这个并不算答案的答案。或许他还是从前那个任性的心血来潮的少年。但任性过后就烦恼皆消了吗?恰恰相反,随之而来的往往是自我怀疑,这才是我们大多数人要面对的人生困局。就像文中的天宝,不杀猪了,迁完坟了,他会去做什么?文中并未给出任何答案与线索。接下来的人生,他还会继续任性下去吗?我们也不得而知。

文末写了天宝在迁坟现场一丝不苟地履行着种种既定的繁琐仪式,看似他表露出了与祖宗和解的主动意愿,但作者并未这样简单化地处理,而是另有一番艺术化的呈现:天宝选择离开代表着祖先们寄身之所的大树,在大树对面,为自己另栽了一棵小树。而且,他背对大树,双手在树身上拼命摩挲直到出血,并嚎啕大哭。小说最后的画面定格在了小树上挂着的“会飞的猪之墓”那个牙骨小牌上。那一刻,他的血,他的泪,为何而流?是悔,是愧?是自我否定?是血脉传承的自觉?还是不变的叛逆和另立山头的决绝?其中的复杂况味,大家可以自行理解与想象。而这个结尾也为我们留下了不解之谜,何谓“会飞的猪”?“猪”真正飞起来了吗?本文为何以此为题?

从整体上看,这是一篇具有后现代叙事风格的作品,表面上散发着熟悉的、浓郁的乡土气息,但它内里讲的却是在此岸与彼岸之间,无数中国人的一种精神徘徊。主人公天宝更多的纠结来自个体向内的追问,而非处理自身与外界的关系。毕竟,后者通常更显性一些,也比前者更容易解决一些。

总之,在短篇小说《会飞的猪》一文中,作者选择以“猪”这种与农耕文明紧密相关的家畜来牵起整个故事,并引入“迁坟”事件来打破平静,再以“慢节奏”与“快镜头”交替运用的叙事手法来推动故事发展,通过塑造一个既叛逆又传统的立体化的中国农民形象,既完成了对后现代式“乡愁”的文学诠释,也完成了对中国儒家思想传统的追忆与再认,因而,它称得上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短篇佳作。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