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文化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传承文化根脉、助力乡村振兴成为新时代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中国文化依然存在发展不均衡、文化资源较为集中于大城市的发展瓶颈、困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地市级城市如何获得更多文艺创作资源,如何以文艺方式助推乡村振兴和传承地方文脉,就成为新时代中国地方文化与文学发展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一地方性文化发展困境,作为地级市的日照,通过“中国(日照)散文季”的举办,激活了有关日照文学的创作活力,提升了日照作家群体的创作能力,出现了一批优秀文学作品,构成了中国当代散文创作的“日照散文现象”,从而为当代中国文学“地方化”发展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日照路径”。
从2019年起,山东日照市面向全国邀请各地知名作家到日照采风,了解日照历史、感受日照现实发展、畅想日照美好未来,打造了地标化散文盛会——“中国(日照)散文季”,以此来展示“阳光海岸·活力日照”的新形象。6年来,120多位作家先后走进日照。众多散文名家参与了“中国(日照)散文季”活动,在了解日照、体验日照和思考日照之后,写下了关于日照历史与现实的文学作品,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刊发。
在众多散文名家的引领性写作中,“中国(日照)散文季”已经创作出了一批具有某种经典品质、地方文化特色的优秀日照文学作品。这些优秀文学作品,赋予“中国(日照)散文季”活动以灵魂、生命,并足以构成未来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浮来银杏王》《铺满玫瑰的乡路》《在日照经山历海》《茶园内外》《日照有个太阳节》等作品从不同视域,讲述了日照故事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家谱就是纸上的宗祠,一座道德的灵堂。杰人们出生于这个家族,又超越家族融入了民族,而民族又是无数家族的交集。为了他人,为了社稷,为了朝廷国家甚至人类,奉献出自己的智慧甚至生命,虽然时过境迁,朝代演变,但是这些基于人性、人情的崇高精神,为社会构成了永恒的幕墙。”这是散文家丁建元从自己家族史出发,对中国家谱文化做出的深刻思考。“站在窗前,我像鱼一样,目力所及都是海……离海咫尺之隔,最近的浪涌,就在二十米开外。如此之近,又如此无边——凝望大海,我同时拥有了诗和远方。”不同于丁建元的历史沉思,当代散文家周晓枫的《海边的美学馆》向我们呈现基于海洋文化特色的“当代日照美学”。这正如有专家所说的,“正是有了作家们的生花妙笔,日照的发展脉搏和创造活力必将进一步激活,日照的历史与时代精神必将进一步重塑。这些优美的文字和珍贵的情感,将成为日照与世界对话的方式,成为日照在岁月与时光中留下的永久光华”。
在国内文学名家引领和文学名作审美启示下,日照本土作家的文学创作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创作活力:地方文学创作队伍不断扩大,不仅创作数量、创作能力、审美水准有明显提升,而且创作了一批鲜活的、带有鲜明地方文化特征和独特个人生命体验的优秀文学作品。赵德发、夏立君、许家强、窦永堂、窦凤晓、王夫刚、李林芳、山来东、潘维建、李守忠等日照作家纷纷写出新的优秀作品,而且刘星元、葛小明等青年作家寻找到了新的发力点,获得了新成长。“他们伸出筋骨嶙峋的双手,做出抓篷绠的动作,最老的船老大喊一声:‘哎来响哟!’其他人接唱:‘哟来哟哟来!’那种近乎假嗓的高亢声音,像电流一样突然将我击中,让我的半边脸麻酥酥的,心脏也震颤不已。我看见,船老大们一边唱,一边竭尽全力做着动作,全身的肌肉统统绷紧。我恍惚间看到,他们正踩在甲板上,通过一下下拉拽,让篷帆升起、张开,让船借助风力驶入大海……”赵德发的《船老大》呈现了昔日船老大的海上渔猎生活的生命光彩以及当代失落。“日照绿茶和日照黑陶,就这样在异乡不期而遇了。饮茶心需静,但茶本身要动起来,唯有于壶中日月里起舞人间的尤物,才能将自身的滋味搅动挥发出来。日照绿茶不独如此,因为这些绿叶的躯体里藏着光,而它们自己又将躯体藏身于历史藏身的黑陶之中。此刻,茶以蹁跹之姿擦拭着陶,陶以承载之心呼应着茶。”青年散文家刘星元的《日照舞曲》把日照古老的黑陶文化与当代绿茶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编导出了独特的“日照舞曲”。
“中国(日照)散文季”等活动打通了日照文学的广阔通道。“中国(日照)散文季”对作家创作的作品择优出版,在极大鼓舞了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创作热情的同时,带动了地方文学能力的整体提升;以出版的方式记录了当代日照故事,为当代散文的地方性发展提供了文化实践样本,积极推进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文化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