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卫忠法官作为一名基层政法战线上的优秀代表,其感人事迹被全国人民所熟知,他为了当地各民族群众能够充分享受到公平和正义,踏遍了沧源的山山水水和佤山的村村寨寨,他的执法既坚持原则又充满真诚和温度,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与尊敬。他一心为民,执法为公,在其可谓短暂的人生时光中,将自己献身于我国的司法事业。可以说,他在平凡的工作中铸就了不平凡的一生,他将普普通通的职业变成了心心念念的事业,最终变成了令人感叹的伟业。像他这样的人,既是个体,同时也是万千与他有着相似工作经历的人中的一员,他是他们当中的优秀典型。《阿佤法官鲍卫忠》的出版是及时的,同时也有着重大的意义,这不仅是作家的职责与必需,也是文学的使命与担当。
为了创作这部作品,黄晓萍老师不顾年高体迈,先后多次去到沧源,细心感受鲍卫忠所留下的人生印迹,并最终完成了这部作品,她与鲍卫忠法官一样,都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人。
对于这样一部极富感染力的作品,它所带给我们的除了感动还是感动,而这份感动背后,则体现了作者在创作时的用心思量。
情,是贯穿作品始终的字眼。这份情,体现为作者对笔下人物鲍卫忠的深情,她通过多次不耐其烦的多方走访,不断在构建着自己心目中的人物形象,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她对人物内心的深入把握与体恤。同时,也体现为作品字里行间流淌着的作者对那方水土上的佤山、佤族的浓情。这份情不仅仅是作者的,也是鲍卫忠的。在作品中,作为法官的鲍卫忠对待执法对象时始终是温情的,以理服人,以情待人,以法正人。
平凡,是我们阅读这部作品感受比较深的第二个词语。《阿佤法官鲍卫忠》是黄晓萍老师为平凡人做传的成功实践。作为一名法官,鲍卫忠的身上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也没有什么难以解决的难事,这就对作者的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部作品中,通篇都是平常人,平凡事,而这些均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了。对于做传的对象,经常有作者出于这样那样的需要,将其故意拔高,甚至达到了神话的程度,这样的现象也常见,但是黄晓萍老师将鲍卫忠放回到日常生活中的位置,依靠自己点点滴滴的叙述,让我们从鲍卫忠的平凡中不断感悟到不平凡。
还有,这个作品是有根的。这个根指的是鲍卫忠在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者不仅关注到,还用大量笔墨来进行展示。作为佤族的后代,鲍卫忠有着本民族的鲜明特点,作为法官的后代,鲍卫忠的身上有着来自家庭尤其是父亲的熏陶。
毫无疑问,《佤族法官鲍卫忠》是一部用心用情用力书写的优秀作品,这样作品的出版也再一次提醒每一位创作者,真诚的创作态度,不断地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的养分,以及作者与笔下人物的心心相通无论何时都不会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