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散文 >> “恍城记忆”系列之《铁血家园》

“恍城记忆”系列之《铁血家园》

翰墨听松堂2025-04-20更新 次浏览

 


自古世事纷争,无非土地与生民。地生五材,咸念一隅所有;民作什器,犹思独家所御。盛世繁华,当以惟和利用;九州咸宁,尤重正德厚生。仰观苍穹,即心存敬畏常怀微茫;俯察万类,则睥睨众生浮华难度。寒暑轮转,兴衰易变。时光若水,周天往复循环。万类蜉蝣,熙攘寰宇之间,瞬息过客而已。如是镜观,则兴替可鉴,得失可省。


满清一代,有别蒙元,虽为女真建元,而满汉同朝,文脉互融,民族共进。时有王朝盛世,却简奢无制,隆替亦未可免。


自一六一六年,天命帝努尔哈赤建元号金,至一九一一年二月,宣统帝颁诏退位,爱新觉罗氏国祚二百九十五年,位传十二帝。天命、天聪、顺治三朝,开基立业,栉风沐雨。圣帝康熙,励精图治,擒权臣,平三藩,收台岛,息沙俄,盟多伦,御门听政,满汉融合,选贤任能,滋养生息,步入盛世王朝。随后雍正赓续,乾隆顺承,如此三代累积,成就康乾盛世。而乾隆晚年,好大喜功,铺张奢华,国力渐衰,民计维艰,危机四伏。嘉庆、道光、咸丰三代,虽有嘉庆咸与维新,咸丰除弊求治,几欲振纲肃纪,黜奢崇俭,终究未免嘉道颓势。咸丰一朝,吏治越发腐败,国力愈加衰微。地生万物,不足以滋养生民;兵甲常设,无力于安内攘夷。列强凌霸,帝都遭焚,赔款割地,辱国丧权。民变蜂起,黄淮难民求生为上,因灾结捻;太平天国崇洋反清,以夷治华。


内乱外侮频至,九州之域朝野惶恐,皖中濡湏之地自难偏安。一八五三年,咸丰三年三月,太平军定都南京,更名天京。六月,攻占安庆,随后沿长江西岸扩张,控制安徽大部。十月初,为筹集军需,忠王李秀成部将洪仁达等统率战船六、七百只,经裕溪水道,攻克运漕、东关二镇。以八千之众据守运漕,且架设火炮十尊呼应东关,威慑周遭。


方志有载,运漕河位于含山县城南八十里,与无为州隔水为界。五四八年,南朝梁太清二年,魏降梁将侯景叛乱。梁将王僧辩率军驻扎芜湖讨逆。侯景派遣侯子鉴镇守西梁山,捍御河道漕运,运漕因此得名。而《梁书·侯景传》《资治通鉴》等典籍均未见详载。另据无为、和州二志载,运漕镇在无为州治东北四十里铜城乡,地临大河,上接巢湖下通大江,居民稠密商贾辐辏,为江北首镇。而今,含山运漕与无为陡沟两镇一衣带水,桥通南北,畅达无碍。


方志另载,东关位于无为州治东北五十里、含山县城西七十里,濡湏坞北岸,其地险峻,周围皆石,实为守御之所。三国时吴将诸葛恪于此作大堤,遏制巢湖左右。曹魏四渡巢湖皆经此而不越。《漫话濡湏》一文已作详解,此处不再赘言。


东关、运漕所邻含山、和县二郡地处皖东,北控巢湖、南扼长江,为固守皖中、威胁江苏战略支点。清廷自难容忍太平军据守此地。咸丰三年十一月,曾国荃率湘军激战运漕,惨遭败绩。同年,李鸿章回籍募办团练;次年,受聘安徽巡抚幕僚,协助收复含山、巢县;咸丰五年一月,纾解庐州之困。而后,在巢湖、和县、含山一带,李鸿章与太平军拉锯争战六载之久。咸丰十一年十一月,克复东关、运漕等地。


湘军淮勇征伐运漕、东关期间,近邻无为州皆若伴虎而眠,风鹤之警四起。间有匪寇趁乱袭扰,戕民为祸。而州府助军与剿匪双责骈至,实难周全其事,遂动员巨姓望族组建团勇,守护家园。


恍城陈氏族众自南宋以来,累世忠义,胸怀家国,智勇兼备,文武皆修,守土卫邑,护族安民。时有陈公讳维昕字晓岚号斌,咸丰朝无为州判官,类今政府副职,闻警而作。散家资,置兵甲,精选五百丁壮成立陈氏乡团,列为斌字营,昼夜轮值,御守恍城要隘。


一八五六年,咸丰六年初秋,土匪汪某聚集不法徒众,在无为西乡一带趁乱作歹,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一时间,民众昼夜难宁,谈匪色变。陈氏晓岚公悉知匪情,慨然请命剿匪。汪匪亦悉此情,即在其西山巢穴临近村庄宴请晓岚公,效仿霸王宴设鸿门,意图趁机谋害。收悉请柬,晓岚公召集族贤共商举措,决意只身前往。众人顾虑晓岚公安危,皆极力劝阻。而公坦然明示:


汪匪一众,戕害百姓,气焰嚣张,其所纠合杂色人等,不过百十号而已。虽斩木为兵,虚张声势,却多为游手好闲之辈,不谙战事。而我恍城陈氏丁壮逾万,能以兵甲上阵杀敌者,远超两三千。仅常备斌字军已有五百健壮,皆智勇善战,斗志昂扬。如此族情,遐迩咸知,汪匪断然不会罔闻。其所以书函宴请,实为胆怯自示。若其不惧,必已悍然直驱恍城之地。今我应邀赴宴,汪匪纵有加害企图,势必掂量再三,顾忌我族丁蕃势旺。况有州府钧旨,我自奉公履职,正邪相执,胜负自见。此番若我临阵迟疑,必助长匪寇氛焰,深陷匪患之民则又多遭其害。


众人遂不再强劝,而暗中精心布置接应之局。


无为西部群山起伏,林茂沟深,素与庐江、桐城隔阻。山间松竹鸣鸟,涧中野卉瑯泉,自是远足闲居佳处。而历朝民乱兵祸,亦多藉此啸聚。


匪首汪某等素知晓岚公自幼习武,内外兼修,且多拜名师,长短兵器皆擅,纵是赤手空拳,三五壮汉亦无法近身。今虽早已探得晓岚公单人独骑前来赴宴,而当就近见公体格壮硕,步履矫健,器宇轩昂;虽为只身犯险,依然气定神闲,举止若常。汪匪并徒众不禁暗自敬佩。


匪寇虽戕民若虎,终究作匪心虚。为防围堵,遂将宴席设于西山东麓一村晒场。荤素菜肴陆续齐备,匪首汪某自据上位,招呼晓岚公首席入坐。公见一尊多齿石磙横卧旁侧,遂撤开板凳,单手两指扣进石磙大头臼窝,似不经意间将其竖立,以作坐具。


石磙,口语石磙子,别处或称石碾,系古老农具。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谓之碌碡,读如「六轴」,又称碌轴。石磙与北方磨碾有别。磨碾由硕大圆形磨盘与柱状石碾组成,石碾在磨盘之上绕轴滚动,碾碎谷物。磨碾功用与石磨大体一致。石磙则为整块大青石錾成,圆柱状,长约三尺,两端直径不一,大头约一尺五,另端略小。两端截面中心凿有臼窝,称为磙眼。以特制框形磙架套住石磙,若牛架軛头,再用木楔组件穿过磙架抵进磙眼,将石磙与磙架铆作一体。施以人畜之力,拖动石磙,可令其应需滚动,碾压平整场基,即农家晒场,或脱粒谷物。石磙常有两种,其一为有齿石磙,简称齿磙,即石磙外围凿以纵向凹槽,深度寸许,未凿部分相对成条状凸起,即为磙齿。另类仅为石柱状,表面相对光滑,称作光磙。齿磙通常重约六百余斤,光磙相对轻巧许多,但亦重三、四百斤。


旧时,乡间壮汉常以竖起石磙校验体力。竖起石磙颇为较劲,故皆以双手环臂抬起一端。光磙自小端竖起常需双臂用力一百多斤,由大头竖起则至少需增加二分之一力度。竖起齿磙倍加考验力道,从小头竖起至少二百斤之力;由大头竖起,其力度可想而知。众匪多为农耕出身,自然知晓其中就里。今见晓岚公单手两指扣住磙眼,由大头轻松竖起石磙,便知其神力超群,惊讶、喝彩之声不禁而起。而晓岚公腰挂单刀,轻松就坐,并无费力之状。


席间,汪匪及几位头目数次威慑试探,晓岚公皆镇定自若,觥筹之间侃侃坦言:


我虽奉州府公干,也是耕读出身,且与诸位皆共饮银屏山泉,同受濡湏热土滋养。自宋宁宗庆元年间,迄今六百五十余年,陈氏世居恍城故地,历代眷戚广结,即在你等众人之间,也必有与陈氏沾亲带故者。作为血脉关联之谊,我深知诸位聚众之由。昔时有言,不平则鸣,蒙曲而起。诸位若有不忿之事,理当伸诸州府,我愿勉力协助解曲。而你等以干戈报冤屈,伤及无辜,遍触民怒,上损祖德,下殃子孙,令自身行止难安,让亲友忧心不已。为人在世,俯仰无愧天地,行止不怍后人。若是天灾人祸贫困难维,则诸位应知我陈氏素好急公尚义,纾困济灾救急解难之事,历代多有作为。若为求富贵荣华,逞得一时之快,铤而走险,而自断后路,绝不可为。如今之计,何去何从,望各位多多思量。


一番言语,众匪皆屏息聆听,面面相觑。晓岚公于是进而阐明其意:


诚然,在场诸位或许有人思忖,我等既已啸聚山林,身犯王法,如今也是回头无路。其实,若是这样盘算,便是愚蒙不化。试想,朝纲国法看似严苛,实则不外事理人情。纵是同犯律条,亦必分主次轻重。对肆意妄为怙恶不悛者,必有重罚;而对知过能改主动投案者,则必有从宽之路。再者,即便十恶不赦之辈,纵其罪不容诛,而若能屠刀自释,亦可免累亲友连坐之过。今朝来此宴饮之前,族亲极力劝阻,恐我有遭不测。且直言我恍城陈氏族望姓巨,于公,则有斌字营枕戈待旦,所向披靡;于私,而有数千精壮同仇敌忾,气壮山河。而我此番只身前来,诸位已然明晰我之诚意。


谈笑之间,晓岚公兼以德行义理,众匪皆有动容,且匪酋汪某对晓岚公恭敬有加。


宴席既罢,晓岚公则约请汪某等某日宴饮恍城某地。且规劝众匪尽早回头,弃暗投明,免遭官军围剿。


其后,未及相约之日,匪众即已作鸟兽之散。其中胁从成匪且无罪孽数人主动投案,晓岚公查明之后皆力请宽赦。匪首汪某自知罪孽深重,择路潜逃。残余三两死党如影随形,逃窜数日之后,欲投身太平军再起东山。因其行迹鬼祟,被疑为州府探马,反遭太平军擒杀。


陈氏晓岚公年少即饱读诗书,颇好兵书战册,尤喜研读王阳明先生心学兵法之奥。晓岚公常言,我恍城尚义堂陈氏累世忠孝节义,盛绩硕勋历代赫然。忠须尽命报国,孝则竭力奉先,节当坚贞不二,义乃济世安民。自古民为国之本,国赖民而存。我斌军上奉朝廷之命,守土护邦;下应百姓之需,保境安民。凡我族众治军必严,但有滥杀无辜,掠夺民财,或仗势欺人,凌侮乡曲者一律严惩。征剿平乱,当重刚柔相济,剿抚并举。同为炎黄子孙,同根共祖,血脉关联,除非罪孽深重,冥顽不化之徒,余者皆可动心易辙。对于穷凶极恶之徒,虽怀菩萨之心,而务以雷霆手段渡之。


一八五八年,咸丰八年初冬时节,州府依然协助湘军征伐太平军。某日午后,忽有匪寇以太平义军之名,率卒八百余众,进犯恍城地区,驻扎横山东北麓,即今牌楼水库东南炭山衖、黄家巷一带,架设火炮三门,直指牌楼、上庄等村,索要贡奉。匪首吴某传书陈氏族人,扬言书信送达三日之内,若无万两白银纳贡,必将炮轰恍城之地,诛杀族亲。


晓岚公收悉敌书之后,急聚首事族贤谋划应对之策。公与诸亲商讨:当下州府兵力皆投入征伐叛逆,兵乱民匪实属常态,我等不必恐慌,但需审慎对待。前期汪某及匪众皆为本土农人,虽明犯国法,集众抢掠苦民,却心存戒惧,未敢进犯恍城之地。我能以单刀独骑凛然前往,动以情义,晓以利害,皆上仰国法威严,下赖我陈氏族望德厚。而此番悍匪以义军之名公然来犯,必知我族家资丰厚,有利可图。且其自恃兵强炮利,藐视我尚义堂耕读持家,不习战伐武功。于今之计,若我等族众义愤填膺,以强制暴,势必两败俱伤。若率众潜窜,匪寇知晓必悍然追杀。即便族亲无恙,而人去庄空,贼必荡涤财物,兵燹村舍,累世积成将毁于一旦。况且扶老携幼,亦无法远离。再者,若我族今日畏贼怯战,任其逞凶妄为,则其明日必嚣张肆虐,横行无忌。如此,则我无为州境将无完土。权衡再三,惟有智取之径可行。


晓岚公于是细说完胜之策,众皆称赞不已。随即,依计分头行事。


晓岚公先是手书复函,言称已令族众四处收拢钱财,限期之内定将悉数缴纳;且称恍城各村均在筹备美食,犒劳义军。翰札既成,速遣族亲飞驰敌酋处。又分派族人烹宰牲畜,灌装美酒,以备八百寇众享用。


申时许,佳肴美酒齐备。晓岚公亲率族众肩舆成行,灯笼火把,鼓乐喧哗,前往炭山衖、黄家巷犒抚寇众。得见寇酋,晓岚公先呈纹银百十两,又亲自把盏,劝酒请肴。吴某先观书函之中诚意凿凿,又见晓岚公奉银贻酒,不免敌意稍减。其余众贼饱经沙场风霜,怎敌美食佳肴之惑,杯酒入肠,渐与陈氏族人称兄道弟。


次日申酉之交,晓岚公再次亲率众人抬肉担酒,鼓乐宴饮。众匪渐觉陈氏族众仁善可凌,遂放松警惕。陈氏族人则依计分散行事。晓岚公亲率随从陪侍吴某等匪首宴饮。期间,时有银两陆续送至,晓岚公恭请吴某安排人手清点登记。且自责筹措之艰,贡银滞缓。陈氏族众则依旧分散张罗匪众酒食,双方交谈渐畅。


另有陈氏宗亲数人,事先浸湿身上棉袍。趁借夜色,设法悄然贴近火炮,揪下湿棉,堵塞炮眼。贼众饮食尚未散席,而三架火炮已然饱餐棉絮。


忽闻炭山衖、黄家巷两村之内鼓声大作。此为预先暗号,陈氏族亲皆知匪寇火炮已然失效。晓岚公倏然跃起,迅即擒获对席吴某,屋内陪侍宗亲亦同步拿住余下匪将。于此同时,两村中各席之间,陈氏族众皆迅疾施展拳脚器械,降伏匪寇。其间,但有负隅顽抗之徒,皆立毙眼前。余下众匪自然不敢妄动。村内热闹之际,村外早有千余精壮趁黑潜伏四周,闻得战鼓振作,迅即合围两村。村外众人虽刀枪齐备,而村内诸亲降伏匪寇八百之众,几乎兵不血刃,即获完胜。


此即晓岚公并诸族贤精心谋划之策。


而后,时有匪寇贼兵觊觎恍城,乃至濡湏之地,亦偶有悍匪贸然犯境,皆以败绩而退。晓岚公叠胜之后,贼寇遂不敢窥伺无为州界。自此,恍城陈氏斌字营精壮超常,号令严明,累建奇功,声震江淮。而晓岚公智勇双全,临机应变,妙计频出,甚为州府看重。


湘军将领刘岳晙字方伯,奉曾文正公示谕,前来恍城拜谒晓岚公。多次诚邀其入职湘军,皆被婉言拒绝。后经众人力劝,晓岚公征得族贤许可,挑选五百健壮子弟,严加整训;又精选文韬武略甚为出众者率领,称作选字营,参加湘军先遣部队。后在多次征战之中,皆英勇善战,功勋卓著。


隆替轮转,世间常态。战时精兵强将,平时狗烹弓藏。太史公所录范蠡之言,后世多有应验。


自一八五三年咸丰三年,奉旨征剿太平军,至一八六四年同治三年,攻克太平军都城南京,先后十二年间,湘军日渐壮大,清廷对曾氏猜忌之心逐渐加重。咸丰帝甚至专颁诏书:何地不才?不必湖南之人充勇,湖南之人始能杀贼。嗣后各直省总督巡抚及各路统兵大臣,务当认真选将,就地取材,各就各省按照湖南招募乡勇章程妥为办理。


一八六四年同治三年八月,曾文正公主行裁撤核心湘军两万五千之众。另函告其弟曾国荃抱病离职,回原籍调养。


湘军渐次退场之际,淮军应需登台。一八六一年底至一八六二年三月,李鸿章组建淮军。


一八六三年,同治二年,闵浙沿海倭寇出没频繁,岛国浪人、海盗登岸烧杀抢掳,无恶不作。而湘、淮二军主力皆与太平军胶着战伐。承朝廷之召,应民众所盼,淮军牵头,由江淮之间紧急调用民团前往抗倭一线。恍城陈氏晓岚公亲率斌字营五百族众投身疆场。所到之处,恍城志士皆同仇敌忾,奋勇杀敌。此后十多年,晓岚公亲率恍城陈氏斌字营所向披靡,令倭寇闻风丧胆。


恍城陈氏家乘之中载有众多族亲荣膺绿营五等功勋盛绩,此即有清一朝,尤其道光、咸丰、同治三代以降,陈氏族人驰骋疆场见证。


晓岚公及恍城陈氏族众共识:对内,都是炎黄子孙,同根共源,若非罪大恶极,皆应劝其向善。对外,无非蛮夷贼寇,源流有别,血脉迥异。凡觊觎我华夏土地与生民者,势必迎头棒喝;胆敢蹈我寸土者,必以雷霆手段击毁其妄图。


晓岚公并历代恍城尚义堂族众忠义之举,不让陈氏远祖陈汤公。


《汉书·陈汤传》载,西汉大将陈汤,字子公,汉开国宰相陈平六世孙。汉元帝时任西域副校尉,即汉代边疆都护副职。前五十年左右,西域匈奴内乱,郅至单于兼并邻邦,屡次囚禁辱杀汉朝使者。后西逃汉朝附庸国康居附近,愈发肆意妄为,以致汉朝西北边境千里空虚,寥无人烟。前三十六年,汉元帝建昭三年,陈汤与都护主职甘延寿西域。见郅支单于必将成为西域祸患,遂矫旨领兵,攻伐城堡,斩杀郅支单于,悉数剿灭助纣为虐之众。


大捷之后,上书朝廷:郅支单于祸乱边陲,残毒民众。如今仰仗圣君神威,剿灭逆贼。应将其首级悬挂长安槁街诸国外交使节居所,以昭示万里边域,胆敢冒犯大汉王朝者,虽远必诛。


陈汤公胸襟辽阔,卓识远见,西出长安两千里,洞悉西域安危,冒死护国,矫旨杀敌。后世简言要旨,即为气壮山河之语: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乙巳二月   听松堂    陈先涛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