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家富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读高中让我记忆尤深的十四个字,出自于王勃的《滕王阁序》。那时只知道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堪称完美的骈文。参加工作十余载后再研读《滕王阁序》,从这字里行间,逐渐揣摩到了作者当时复杂的心情。
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地方,能够让王勃写出了超越年龄的沧桑感,使《滕王阁序》超越了普通应酬文章的层面,成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带着一份好奇,果断请假,买了一张前往南昌的高铁票。一下高铁,便迫不及待的打车前往目的地——滕王阁。
滕王阁与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实际建筑比课本上画的要宏伟壮观许多,滕王阁历经了唐、宋、元、明、清一千三百多年,现存供世人游览的楼阁是一九八五年动工、一九八九年竣工的第二十九次重建落成。
阁楼自台座往上共修建了六层,三楼和五楼可以站在阁楼的回廊上看到外景。主阁一楼主要展示”时来风送滕王阁“、”滕王宴乐图“、”真人硅胶像——王勃作序模拟场景“;主阁二楼主要展示”人杰图“、“江西历代文武状元榜”;主阁三楼主要展示“赣发绣”、“临川梦”、“青铜器”、“昆曲戏服”、“古代乐器”;主阁四楼主要展示“地灵图”、“八大名窑”、“历代滕王阁全息投影”、“名人字画厅”;主阁五楼主要展示“朱元璋大宴会”、“寿字屏”、“百福屏”、“滕王阁序全文书法”、“百蝶百花图”;主阁六楼主要展示“藻井”、“《大唐舞乐》龙墙”。
每一件展品都栩栩如生,仿佛重现了当时的场景,每一处细节都蕴含深意,让我惊叹不已。
最触动我的,是二楼的“人杰图”与四楼的“地灵图”遥相呼应。
一地之兴,离不开人才辈出。人杰图展示了江西历代文人,从先秦到明末,共有八十位,其中有道教正一派创始人张道陵张天师、田园派诗人陶渊明、山水画鼻祖董元、江西诗派创始人黄庭坚、高产诗人杨万里、抗金英雄文天祥、唐宋八大家之三(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明代戏曲大师汤显祖等等,他们的杰作都是中文民族的瑰宝,也是我们传承中华伟大文学的桥梁。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江西能够培养出如此众多的文人及英雄,离不开这地方的灵气山水。地灵图展示了江西的优美山水,其中有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的庐山、道教发源地之一的龙虎山、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
妙哉!不虚此行,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这一次初游滕王阁,让我对王勃的才华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体会到了“天妒英才”的残忍。若是再读《滕王阁序》,不需要太多的注解,也能更深一层读懂了作者,更进一步体会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美好画面的孤独。
初游滕王阁,不仅读懂王勃,更是读懂江西。
“江西风景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