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家富
刚上一年级的儿子刚和我打开视频对话,便说着,”爸爸,我想读书,但是很多字我不会,你能教我读吗?”“没问题啊,儿子,你是最棒的,爸爸和你一起读。”我回答说。便引导他打开手机后摄像头,对着书本,一字一字的读着,我鼓励他,如果不认识的字就读拼音。在我的鼓励下,他完完整整的读完了四篇小短文。
读完后,他高兴说着,“我有着世界上最好的爸爸。”把我整颗心暖得如浴春天的暖阳。
自己也是从小孩逐渐成为大人,但我们这代人的成长大多是伴随着棍子长大的,大多数父母一直秉持着“棍子底下出孝子”的观念,不听话就打。那时的我们也很少去和父母沟通,被打就跑,等父母气消了再回家。
但现在的孩子已然和我们这代人不一样,他们出生在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里,父母有更多的时间去陪他们认识世界。在与两个儿子相处的这几年,我发现孩子们会主动和大人沟通,会表达他们心中的想法。渐渐地发现,“棍子底下出孝子”的观念似乎不是唯一的育儿方式了,我更愿意从相互触动的角度去教育孩子。
父母的陪伴和引导是孩子成长较好的方式。
现在短视频占据了不少人的时间,我以前也是一个沉迷追短剧的人。有次,我正在追着短剧,爱人准备让儿子去写字,儿子回答说,“我也要看手机,为什么爸爸能看,为什么我不能?”死活不愿意去写字。
爱人和我对视几秒后,我急忙关闭手机屏幕,放下手机。随后我从沙发上起身,走到儿子面前,拿起笔和纸,说着,“爸爸陪你写字,好不好?”他很不情愿的答应了。从那以后,我再也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留更多的时间与孩子看漫画,识字,画画。
随着时代的进步,孩子的知识面也越来越广,渐渐地发现孩子会问出超出我认知范围的问题。我是一个要强的人,怎能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自己是落伍的人呢。于是乎,我利用工作之余,去探索接触更多新鲜的事物,去学习更多前卫的知识。
我现在要反客为主,主动去引导孩子认识更多的新鲜事物,去发现每一件事物的本质。带着孩子走在路边,要主动去和孩子说这朵花的故事,让他觉得父母是一个有趣的人。看到一些现象,要主动引导孩子去思考,锻炼孩子主动去思考的思维。
随着孩子茁壮的成长,我发现自己的知识面也在拓宽。除了工作,自己也学会慢慢去发现身边的趣事,也会和孩子去互动分享。
看着孩子对自己的喜欢和信任,自己也多给孩子一些鼓励,相互触动何尝不是育儿的最好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