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理论 >> 为时代立传与为作家立传

为时代立传与为作家立传

2024-10-23 11:38:16
浏览量:

由温星编著的《人迹板桥剑凝霜:徐剑论集》(以下简称《徐剑论集》)正式出版面世了。我因在外地,未能前往参加由奔来书院主办的研讨活动,甚为遗憾!好在不久后,温星就送来了新书,我展书开卷、颇有感触,略记如是。

徐剑是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昆明大板桥人。在长达50年的创作生涯、军旅生涯中,他写下了近800万字的作品,著有《大国长剑》《大国重器》《东方哈达》《浴火重生》《金青稞》《西藏妈妈》等。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更是充满着深刻而又温暖的悲悯与人文关怀。

作为从云南昆明近郊农村走出去的一位优秀的军旅作家,徐剑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都为云岭高原这篇红土地增添了光彩。在我的阅读印象中,他的作品大致可分三类。其一,是他结合自己火箭军文艺创作室主任身份,而创作的系列关于我国军事力量的特殊题材作品,如《大国长剑》《大国重器》等;其二,是记录其他重大历史事件的作品,如《东方哈达》《金青稞》等;前面这两类都是长篇报告文学,还有其三,就是同样兼具灵魂高度的散文,题材也主要集中于藏地与藏文化,如《经幡》《玛吉阿米》等。

其实,这三类创作中,都有许多藏文化元素,所以,温星有一个评价,说“所有非藏族、亦非藏地的作家中,于藏人、藏地、藏文化书写最为用心的,就是徐剑”。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阿来先生在为本书作序时,也援引了温星的这个判断,说明应该也是深有同感的。

徐剑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军事、历史等领域的深刻见解,更体现了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关怀。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厚谊,他用文字记录下了时代的变迁和人民的奋斗历程,展现了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辉煌成就和面临的巨大挑战。他笔力雄健、文本流畅、语言生动,能够引人入胜,读者在富含知识点的阅读中,还能进一步激发爱国情怀。

作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徐剑不仅是云南籍的第一位鲁迅文学奖桂冠作家,还获得过三次“五个一”工程奖,更实现了云南人担任全国文艺界协会或学会一把手的“零突破”,他是云南作家的骄傲与荣光,也是云南家乡人的荣光。

我和徐剑是在参加中国作协全委会时相识的,得知他是云南人,而且在火箭军文艺创作时任职,从事专业文学创作,我非常欣喜。我和他有着共同的军旅情结、文学情结,加之我供职于云南省文联,服务作家,和他的交往就渐渐多了起来。

徐剑为人谦逊、真诚,对待工作和生活都充满了热情和执着。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军旅文学,什么是真正的文学追求。徐剑坚持“三不写”原则:“走不到的地方不写、看不到的真相不写、听不到的故事不写”。他为了写西藏精准扶贫,数十次走进西藏。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产生广泛的影响,也走向了国际舞台,为云南的文化事业和文学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这部《徐剑论集》是全国范围内首部系统研究徐剑的专著,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当下全国报告文学及非虚构创作的一次系统梳理与细部审视,具有着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编著者温星是媒体人,也是优秀的文学评论家,他原来供职于生活新报、春城晚报,常年从事或主管时事评论、深度调查、文化副刊版面,打下了很好的观察、思考以及“刨根问底”的功底,且具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与文化担当。为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文化追求与文学梦想,他致力于阅读推广和文化传承。这让他的生活更广阔,视野更开阔,用武之地也更大。

这部《徐剑论集》,某种程度上,也体现着“天道酬勤”的最朴素的人生道理,因为温星追踪阅读、研究徐剑其人其作品,已然整整18年,才终于捧出了这部40万字的厚重专著。

作品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名家论剑”,是学界评论徐剑的文章;“中卷:徐剑论剑”,是徐剑本人的一些文论集萃;“下卷:对话徐剑”,是包括温星自己在内的几位评论家、媒体人与徐剑的对话。三卷之外,还有一篇约达15000字的《徐剑创作观察:“灵魂经幡”、“大国重器”及当代报告文学理论构建》,亦为温星手笔,系统地阐述了他对徐剑创作整体的印象与评价。

四大板块的设置从四类不同的视角,较为完整、客观地分析研究了徐剑的创作成就、美学追求与历史担当,用心、用情、用文学评论与文化观察的专业功力,为云南、为中国当下奉献出了一部新时代具有人文温度的作家研究专著。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