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散文 >> 乌溪江畔竹海情

乌溪江畔竹海情

泊宁2025-11-15更新 次浏览

乌溪江畔竹海情


杨斌旺


我的故乡在乌溪江畔,那里的山,是竹的山;那里的绿,是竹的绿。这连绵的翠竹,不单是眼中的风景,更是沁入骨血的乡愁,是流淌在生命里的长河。


春之萌发:新笋与诗心


当乌溪江的春水涨绿了岸,山间的风便软了下来。蛰伏了一冬的竹山,在某个湿润的清晨,被一个个尖尖的笋芽顶破了寂静。它们从松软的泥土里、甚至从青石板路的缝隙间倔强地探出头来,披着绒毛,裹着晨露,像一个个初涉人间的精灵,带着懵懂而又不可抑制的生命力。


这时节,我最喜邀三五好友,荷锄上山。山间弥漫着竹叶与泥土混合的清香,耳畔是竹鸡的咕咕声。寻找春笋是一场充满惊喜的狩猎,需要眼力,更需一份与自然的默契。当锄头轻轻刨开泥土,露出那截象牙般洁白的笋身时,心中便涌起一阵无言的喜悦。归去,剥去层层笋衣,将那最鲜嫩的部分与陈年的金华火腿同烹。灶火哔剥,锅中“咕嘟”作响,那鲜香便弥漫了整个老屋。夹一筷入口,笋的清甜脆嫩与火腿的咸香丰腴在舌尖交融,所谓“人间至味”,大抵如此。


酒足饭饱,携一身暖意与烟火气,于竹影下铺开纸笔,胸中块垒,尽付诗行:


《七律·春笋》


新雷惊破箨龙衣,


十万琅玕出翠微。


带露初苞含剑气,


凌空直节沐春晖。


闲邀友伴寻山径,


漫斫云根带月归。


莫道庖厨无大雅,


至鲜至味在清肥。


这春日的竹林,赐予我们的不仅是口腹之享,更是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气韵。那破土而出的力量,仿佛在昭示:生命最动人的姿态,便是这不顾一切的成长。


夏之清凉:竹风与醉意


夏日炎炎,蝉声聒噪,整座城镇仿佛一个巨大的蒸笼。然而,一踏入我的竹林,便是另一重天地。暑气被层层叠叠的竹叶筛滤成沁人的凉意,阳光只能在地上投下斑驳晃动的光影。竹梢筛下的风,带着清冽的沙沙声,拂过面颊,是天地间最奢侈的空调。


我精选了两株挺拔的老竹,在它们之间挂上了一张吊床。躺在上面,身体仿佛失去了重量,随着竹子的微微摇曳而轻轻晃动。闭目聆听,风声、竹叶摩挲声、远处隐约的溪流声,汇成一曲天籁。所有的烦闷与焦躁,都被这无边的绿意与清凉洗涤一空,心中只剩一片澄澈空明。此情此景,灵感如泉涌,若不作诗,岂非辜负了这一山的风月?脑海中佳句纷至沓来,那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陶醉,是任何琼浆玉液都无法带来的微醺。


秋之静美:落叶与回响


秋风渐起,竹叶开始悄然变色,不是枯黄,而是一种历经风霜后的苍绿。它们一片片,不疾不徐地告别枝头,在空中打着旋,悠悠地飘落,为大地铺上一层厚厚的地毯。这竹叶铺就的路,走上去软绵绵的,悄无声息,每一步都像踩在时光的绒布上。


走在林中,脚下是松软的沙沙声,头顶是疏朗的竹枝勾勒出的高远天空。此时的竹林,褪去了春的活泼、夏的喧闹,显得格外沉静、深邃。它不像春日那般急于表达,也不像夏日那般热情洋溢,而是以一种包容的姿态,接纳所有的荣与枯。脚踏落叶,我常想,这何尝不是一种奉献?“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竹叶的凋零,是为了积蓄来年更加蓬勃的生命。这静美之中,蕴藏着宇宙轮回的哲理。


冬之蕴藏:耕耘与收获


冬天的竹林,看似进入了休眠。寒风过处,竹竿相互碰撞,发出如磬如钟的清响。然而,在地底深处,一场生命的盛宴正在悄然筹备——冬笋开始萌生了。挖冬笋可比挖春笋难得多,它深藏不露,全凭经验与感觉。我扛着锄头,在竹林中细细勘察,寻找地表那些细微的裂缝,或是竹鞭延伸的走向。


一锄头下去,可能需要十锄、二十锄,才能见到那黄澄澄、胖乎乎的笋宝宝。这个过程十分耗费体力,额上会沁出汗水,手心会磨出老茧。但当终于将一颗完整的冬笋捧在手心时,那种满载而归的喜悦与成就感,足以抵消所有的疲惫。冬笋的滋味更为醇厚、甘美,是冬日里无上的珍馐。


后来,上山挖笋的人越来越多,自然的馈赠似乎也变得紧张。于是,我做了一个决定——与其索取,不如创造。我和儿子一起,在老屋后的荒山上,亲手种下了一片毛竹。几年光阴流转,昔日的幼苗已蔚然成林。我们还不满足,又引种了各式各样的竹子,让这片竹园四季常青,也让我们一年到头都能品尝到鲜笋、笋干、自制的笋豆。


看着这片由自己双手创造的绿海,我深切地体会到:向自然索取,得到的是一时的美味;而用勤劳的双手去播种,收获的则是持续的希望、内心的充盈,以及传承给后代最宝贵的财富。那满山的翠竹,那清新的空气,那四季的美景,何尝不是最丰厚的收获?


时光流转,乌溪江的水日夜奔流,而江畔的竹海,在我心中愈发苍翠。它见证了我的成长,安顿了我的灵魂,也教会了我生命的真谛。谨以一首《沁园春》,作为此文的结语,亦是我对故乡与翠竹的深情礼赞:


《沁园春·乌溪江竹咏》


千里澄江,万顷琅玕,翠涌碧霄。


看春雷惊笋,旗枪破土;夏凉筛日,凤尾摇飖。


秋毯铺金,冬磬鸣玉,四季风华各自娇。


幽篁里,蕴莼鲈旧梦,乡思迢迢。


 


生涯岂惧辛劳,伴锄笠云山垦寂寥。


幸培竹成海,儿承父志;烹鲜举盏,笑泯尘嚣。


盘飨三竿,胸藏千亩,明月清风不用邀。


溪山畔,纵霜侵两鬓,犹是竹豪。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