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作在线-无图 >> 黄 旭 : 北京中轴线

黄 旭 : 北京中轴线

2025-05-13 11:59:03
浏览量:

  北京中轴线位于华北平原西北部,中轴线设计建设符合皇家宫苑、祭祀建筑、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公共建筑五方面条件,经过元明清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代相传人民智慧劳动建设,北京中轴线成为理想都城范式,遗产面积589公顷,缓冲面积4542公顷,全长7.8公里。北京中轴线由15个要素构成:1钟鼓楼、2万宁桥、3景山、4故宫、5端门、6天安门、7外金水桥、8太庙、9社稷坛、10天安门广场建筑群(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11正阳门、12南段道路遗存、13天坛、14先农坛、15永定门。北京中轴线是活着的文化遗产,它体现了古老的中轴、鲜活的中轴、幸福的中轴、时代的中轴鲜明特色,具有完整性、真实性和保护管理状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尽显“奉天承运”之势,塑造了“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的北京地域文化特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北京中轴线符合城市规划典范,作为社会和政治中心发挥持续的作用,体现中国传统城市规划理论“中”、“和”哲学思想,经过多方考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作出北京中轴线为第59个“世界文化遗产遗址”的决定。中轴线的历史、文献、科技、艺术价值是在逐步建设中产生社会影响的。北京城市建设为世界城市规划史作出重要贡献,是中国劳动人民改造自然与人民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杰作。

  根据《礼记·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它道出了先秦时期规定的城市平面形制、规模、城市的设置,道路的选择、数量、宽度、朝向与分布,祖庙和社稷坛的地位,而且规定了朝与世的时间先后顺序。面朝后世,产生了明清皇宫和中国辉煌的著名建筑。元朝忽必烈1267年,在北京开始营建中轴线,距今已有754年,营建26年完成。中华文明五千年,北京三千多年历史是无数能工巧匠筑造的辉煌建筑物都有先后顺序的,刘秉忠、蒯祥、样式雷、阮安、梁思成的思维贡献尤其突出,体现集体智慧的时间创造魅力。始于元朝的北京城建设矗立四大里程碑;A元朝初建;B明朝营建紫禁城;C清朝重修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和景山;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设天安门广场建筑群及建设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水立方、鸟巢、奥林匹克塔)。向北延伸到北辰路,并建设中华民族博物馆;向南延伸到大兴机场如“凤凰展翅”翱翔空中方便了人民出行需要,体现了“中心明显,左右对称”特色,北辰与南苑呼应,7.8公里的中轴线加81公里南北延伸,刚好88.8公里。大运河的北端永定河靠近永定门。北京中轴线及南北延伸让北京城辉煌璀璨,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依山傍水,城市空间更广阔。北京中轴线延伸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标志。

  建设好的北京中轴线地铁共十九站(分别为1、永定门2、先农桥3、天坛4、正阳门及箭楼5、毛主席纪念堂6、人民英雄纪念碑7、天安门广场8、天安门城楼9、社稷坛10、太庙11、端门城墙12、故宫13、景山14、万宁桥15、钟鼓楼16、水立方17、鸟巢18、奥林匹克塔19、仰山),正是延续中华文明“九九归一”的中国精神的“一线通”地域时空阐释。北京的壮美持续发展正是由这一中轴线延伸而产生传奇,传奇的故事久久流传在中国人民心中。王朝的接力,巨匠的创造,科技的力量,人间烟火永不灭。北京城成为融古筑今的世界城市建设范例。

  北京城发达的陆路地下空中水上交通为北京城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使中国首都日新月异,理想都城呈现可持续发展趋势。杰作为中国发展政治、经济、民生、外交运作贡献力量。

  本文介绍北京中轴线地理位置、要素,叙述世界文化遗址必备条件,概述北京城发展的历史渊源,体现的哲学思想,再叙述中轴线历史发展史及南北延伸过程,并对发达交通的赞誉,从而诗赞北京中轴线:元朝设城始为都,明朝营建紫禁城,清朝扩建三大殿,国家建立纪念碑。凤凰展翅一线通,条条线路通北京,古今接力筑辉煌,人间烟火永不灭。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