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生译读《孟子》,备课、教学过程中,自己对孟子的言论、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接触和体悟。其治国为政的民本、仁政、王道诸思想对于我们这样的“草民”,要得之于心恐非易事。然孟子思想中的“性善论”,其意义深远,对世人多有启悟。“人之初,性本善。”后人对孟子这一思想的萃取,引导人从小发善念、执善端、行善举,善哉!
写此文,并非对孟子人性善思想有多么深入的领悟而着意诠释与论述,而是源于对孟子思想的再接触,在心灵深处涌泛起了一种难以自已的情愫。曾经目见耳闻的一些人一些事,其人之言行举止中所散发出来的善的光辉,莫不让人铭感于心,即使寒暑易逝岁月无踪,亦不会因之而减损其在自己内心中的分量。
二十多年前,我从大学毕业并被分配到一所乡镇中学任教,家离学校有三、四十公里之遥。刚走出大学校门参加工作,尚不够条件像其他同事那样买一部摩托车以代步,每次往返都须搭乘公共汽车。汽车上,时常会碰到不同的随车售票员,但有时也有例外。我喜欢选择一个靠窗的位置,这样在近一个小时的行程里,可以尽情领略沿途那从窗口拂掠而过的风景,还可以默默地观察那些上车、下车的人以及售票员的行止。所遇见的售票员大多是年轻的姑娘,她们讲话风格各异:有的粗声大气、喋喋不休,有的傲慢无礼、眉高眼低,有的言语夸张、轻浮散漫。当然,也有的慢条斯理、沉稳耐心,有的谦恭礼貌,热心大方。
有一次学校放假,那是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照例先步行到镇上的车站,跨步走进停在那里的汽车,仍旧择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坐下之后,忍不住看了那女售票员一眼:烫着小卷发,脸蛋圆圆的,笑的时候露出一口白牙。真巧,又是上次碰见的那一位,她给我的印象是多么深刻啊!我乘了那么多趟的车,见过不同的售票员,发现只有她能顾及到老人、小孩、孕妇以及残疾人的情况,并对这类人关心有加。每当有这一类人上车,她都会很有礼貌地引导其坐下,并反复叮嘱他们要注意安全;碰到满座,她就会微笑着和人商量让座。以往乘车每碰到这类人,我都会主动让座,这也是我自高中时代就保有的习惯,觉得那是很自然的事。但见过了许多并无此公德心的乘客的霸道蛮横,再看到这名女售票以微笑热忱换来满车的融融温情,确实满心感动。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们理应崇尚这样的善行善念。从小小车厢里人们的行止,我们何尝看不出大社会里的种种情状呢?!
汽车准时起动出发,爬过离车站不远的一道山坡后,停在了公路边上一家很不起眼的小加水站里,准备加水。这家小加水站是用砖木搭建而成的,十分简陋。那简陋的屋子里住着一对夫妇和两个孩子。夫妇俩衣着陈旧,甚至于有些褴褛了。而两个孩子都是残疾,一个坐在一张又脏又旧的小床上,一个扶在小矮凳上一步一趋地移动着自己的身子。他们用迷惑而又呆板的眼神盯着停下的汽车和乘客。他们旁边紧挨着床的是一个又破又旧的杂货架,架上零星放着些饮料、香烟之类的东西,有的外包装上已显得十分陈旧,看来很少有人会买这里的东西。以前每次经过这个小加水站,这样的画面仿佛是定格了似的,所见皆同。
这一回也是,那两个可怜的小孩听见有车停下来的声响,又抬起头向这边迷茫而又呆板地望着。我定定地看着他们哥俩,心里涌起一阵伤感,莫可名状。这时,我也看见了那位烫着小卷发、脸蛋圆圆的、笑的时候露出一口白牙的女售票员,拎着挎包走向那两个小孩。只见她从挎包里掏出了两个苹果,弯着腰,面带着微笑地递给他们,并轻轻地在他们的后脑勺亲昵地拍了拍,然后站直了身子,立在那里看着小哥俩将苹果送到嘴边啃着,嘴角始终含着笑。在给汽车加水擦拭挡风玻璃的女主人侧过头去看了他们一眼,笑了一下,又回过头去忙开了……
看到那一幕,我的眼眶里噙着泪。难道你们不觉得那位女售票员很美,很动人吗?特别是她躬身凝视着那两个小孩时的微笑,虽然只看到她的侧面,就足以令人怦然心动了!车又要前进了,那位女售票员关好了身后的车门,向车厢内环视了一下,反复确定是否每个乘客都在位。我仰着头,看着她白皙而又圆润的脸庞,脑海里又浮现着她在加水站里的那一幕。突然之间,她的形象仿佛高大了起来,而且身上闪烁着一种夺目的光芒。而坐在位子上的我顿然觉得自己更加矮小不堪。我每次途经那个小加水站,瞥见那对夫妇和两个残疾的小孩,都只会心生同情,却从未为他们做过一件有实质意义的事情加以帮助,哪怕是走下车去,购买他们小屋里破旧货柜上的一瓶饮料,让他们赚得些许的零头!
看来纯粹的悲悯不足以解决实质性的问题。
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善端。孟子说,假如有人看到一个孺子即将掉入井里,都会产生一种怵惕恻隐的心理,即使和他的父母并无交情,也并不想博得好的名声或是厌恶他的声音,可产生这样的心理,是由于人都有善端。对于这个假定的事由,我固然深以为然。然而善之为善并不在于停于口号,而应重在身体力行。孟子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能“乐以其民,忧以其民”,故孜孜以求导人向善。孟子是伟大的,而像那名女售票员一样,用实际的行动昭示人之为善的人,尽管平凡,也是伟大的。善无方向,但有高下大小。善虽小而为之,也不失为一种义举。关键在于每个人都有向善的心思,行善的举动,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爱。关心弱小、扶助贫疾,应当是每个人的责任,这种责任的基础在于对“善”的理解、接受并扩充、发扬光大,那么,咱们的国家倡导的和谐社会就不仅仅是一种构想。“不以善小而不为”,人之为善,哪怕是小善,也应大力倡扬。
我写下这些文字,是想借此表达一种思念,思念那名素昧平生、普普通通却又有着善心善行的售票员小姐;也想以此来勉励自己和身边所有的人,都自觉地行善,为我们的社会文明进步承担一点应有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