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作在线-无图 >> 王群林 : 记忆中的残缺 ——老君山楹联遐思

王群林 : 记忆中的残缺 ——老君山楹联遐思

2025-05-13 11:51:47
浏览量:

  今夏入伏,与朋友三人无事闲逛,出行原目的地是成都城区邻近的景区_花舞人间。

  乘公交车,听驾车司机的劝导,顺道,信马由缰爬行到了老君山道观。

  年少时,嗜喜闲书,由中,对古建筑有一种偏爱。

  游荡(成都)老君山,不是去看死了近一千多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近一千年多的生命。

  历史上,老君山有多个名字。宝墩古城的古蜀人曾在此祭天,故名“天社山”

  史籍记载,春秋时,老子西出函谷关、讲法青羊肆(今成都青羊宫),最后归隐于成都新津天社山,即而今的老君山。

  隋唐两代尊崇道教,李姓唐朝皇帝遥追老子李耳为其祖先,天下大兴道观,新津稠稉治的旧址上也修起了著名的老君观,其建筑规模和香火达到极盛,民间从此将稠稉山呼为老君山。

  生为华夏男儿,一辈子要承受数不清的烦恼、忧愁、愤怒与无聊……但是,有几个因素使我不忍离开,甚至愿意下辈子还投胎中国。

  其中一个,就是楹联。

  楹联,又称对联,是华夏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始于五代,盛于明清。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一般来说,楹联较诗更为精练,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可大可小;既可以抒发情感,又可以表达寓意。我国古建筑中,楹联常常被用来装饰门楣或柱子,并且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

  名寺名观名祠名庙楹联,文化精髓,盛传不衰。

  老君山群峰峥嵘,殿堂巍峨高大,非仰视难见其冠……

  道观古朴,檀条斗拱雕花窗,兽檐翘角黛瓦琢……

  其一砖一瓦,一联一柱,密集而巧妙,质朴而动人,成了沧桑岁月的守望者。

  老君山,历代以来受人崇拜,也吸引了众多名家撰写楹联、对联,已刻楹联在景区各处均有展现,无论是山门前牌坊柱上的“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道门广大难渡不善之人”;还是老君山中天门处的那耐人寻味的“老君山山君老山老君不老,玄门道道门玄道玄门亦玄”,还是马鬃岭无为亭上“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大到雕刻的“老君山风光无限好”,小到山脚道路旁的一块石头。短联有那客堂门前出自诸葛孔明《诫子书》的“宁静而至远,淡泊以明志”。长联有那

  《老君山》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东西八万里春夏秋冬寒暑冷暖长短高低难易先后花草木雨雪风宇中事事事俱是情情在大道非小道,

  晴风明月寥天阔地上下七千年尧舜禹汤秦汉唐宋兴衰成败得失荣辱真善美假恶丑世间人人人皆行道道似无情却有情。

  大联小联,长联短联,无不体现着老君山文化的穿透力。

  真有那

  行大道于天下,

  造万福于众生。

  道吞宇宙德润天下古今,

  灵溢峰林气澄云海山边。

  古朴与精美相存,展现出了一幅悠长旷远的时空共同体画卷。

  时光远逝,肃穆矜持……当年的熙攘与华彩尚存。

  九州楹联中,最负盛名中应数武候词中的“攻心联”:

  “能攻心则反则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讲的是经邦济世,治国安民,简单而又深遂的情理。

  杭州岳王庙前的楹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表达了褒贬分明的立场,提醒人们要忠于国家,分辨忠奸。

  河南洛阳白马寺弥勒佛殿前楹联:

  “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世间可笑之人。”

  细细品味,颇有深意。在人生的河流上掌舵,左右自已的不是汹波狂涛,而是心头包容的那份泰然。

  千年的记忆虽有残缺,但在记忆残缺中,并非只剩下思念,流年并没撕碎古道哲学庄严的容颜……

  吾,崇尚儒佛道,但非圣贤,没跳出三界外,仍陷五行中,只是俗人一个,达不到那历境练心,自在而行,普度众生的高地。

  阅那楹联,思那楹联,

  嗟叹那楹联中的禅意:虽清幽倒映,却时时如微风而悄然而至,轻轻吹散压在人心灵中的烦躁与疲惫,化解那邪恶与贪婪……

  禅意又如清茶,淡而悠久,芳香袅袅。在喧嚣的尘世间,抚慰内心的宁静,让人如痴又如醉哦……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