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散文 >> 吴敏树《君山月夜泛舟记》

吴敏树《君山月夜泛舟记》

2025-07-23 11:08:07
浏览量:

原文

秋月泛湖,游之上者,未有若周君山游者之上也。不知古人曾有是事否?而余平生以为胜期。尝以著之诗歌。今丁卯七月望夜,始得一为之。

初发棹自龙口,向香炉。月升树端,舟入金碧。偕者二僧一客及费甥坡孙也。南崖下渔火数十星,相接续而西。次第过之,小船捞虾者也。开上人指危崖一树曰:此古樟,无虑十数围根抱一巨石,方丈余。自郡城望山,见树影独出者,此是也。然月下舟中仰视之,殊不甚高大。余初识之。客黎君曰:苏子瞻赤壁之游,七月既望,今差一夕耳。余顾语坡孙:汝观月不在斗牛间乎?因举诵苏赋十数句。

又西出香炉峡中少北。初发时,风东南来。至是斜背之,水益平不波。见湾?思可小泊。然且行过观音泉口响山前也。相与论地道通吴中。或说有神人金堂数百间,当在此下耶?夜来月下,山水寂然。湘灵洞庭君,恍惚如可问者。

又北入后湖,旋而东。水面对出镫火光,岳州城也。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平视之,已作横长状。稍上,乃不见。坡孙言:一日晚,自沙觜见后湖云出水,白团团若车轮巨瓮状者十余积,即此处也。然则,此下近山根,当有云孔穴耶?山后无居人,有棚于坳者数家,洲人避水来者也。数客舟泊之,皆无人声。转南出沙觜,穿水柳中,则老庙门矣。志称山周七里有奇。以余舟行缓,似不翅也。

既泊,乃命酒肴。以子鸡苦瓜拌之。月高中天,风起浪作,剧饮当之,各逾本量。超上人守荤戒,裁少饮,啖梨数片。复入庙,具茶来。夜分登岸,别超及黎。余四人寻山以归。明日记。


译文

在秋天的月夜泛舟湖上,是游览中最上乘的享受,而这其中,没有比环绕君山夜游更美妙的了。不知道古人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但我平生一直把这当作最向往的胜游,还曾写进诗歌里。如今,在丁卯年七月十五的月圆之夜,我终于得以实现这个愿望。

我们的小船从龙口出发,驶向香炉山。月亮升上了树梢,小船驶入了月光映照下仿佛金碧辉煌的湖面。同游的有两位僧侣、一位客人(黎君)以及我的外甥费坡孙。南边山崖下,有几十点渔火,星星点点,连绵不断地向西移动。我们的船依次经过它们,原来是小船在捞虾。开上人指着高崖上的一棵树说:“这是棵古樟树,树干粗壮不下十几围,树根环抱着一块一丈见方的巨石。从岳州城远望君山,看到有一棵树影特别突出的,就是它了。”然而在月下舟中仰头看它,却并不觉得特别高大。我这才认识了这棵树。客人黎君说:“苏东坡(苏轼)赤壁之游,是在七月十六日,我们今晚只差一天罢了。”我回头对坡孙说:“你看那月亮,不正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吗?”于是我们吟诵起苏轼《赤壁赋》中的十几句名句。

船又向西驶出香炉峡,稍向北转。刚出发时,刮的是东南风。到了这里,风从船斜后方吹来,湖面更加平静无波。看到一处河湾,想着可以稍作停泊。但还是继续前行,经过了观音泉口和响山前。大家谈论起传说中这里的地道直通吴地(今江浙一带)。有人说,传说中神仙居住的数百间金堂,大概就在这山下吧?在这月夜之下,山水一片寂静。仿佛那湘水女神湘灵和洞庭湖神洞庭君,在恍惚间都可以与之对答。

船又向北驶入后湖,然后转而向东。水面上映射出点点灯光的地方,那就是岳州城了。云气从船边升起,在水面上蒸腾弥漫。平视过去,云气已经拉成横亘的长条。再稍微上升一点,就看不见了。坡孙说:“有一天傍晚,我从沙觜(地名)望见后湖的云从水面升起,白团团像车轮或大缸那样的云朵,积了有十几堆,就是这个地方。”那么,这下面靠近山脚的地方,应该有产生云气的孔洞吧?山后没有居民,只在山坳里有几间棚屋,是湖洲上的人为躲避水患搬来的。有几条客船停泊在那里,都静悄悄的没有人声。

我们的船转向南驶出沙觜,穿过水边的柳林,就到了老庙门(君山庙的旧门)。地方志记载君山周长七里有余。但因为我船行缓慢,感觉好像不止这个距离。

停船靠岸后,便吩咐摆上酒菜。用子鸡(小鸡)拌苦瓜做了一道菜。月亮升到了中天,风起浪涌,我们畅饮对抗这风浪,各自都喝得超过了平时的酒量。超上人遵守荤戒(不吃荤腥),只稍微喝了一点酒,吃了几片梨。我们又进到庙里,僧人准备了茶水送来。半夜时分,我们登岸,告别了超上人和黎君。我们剩下的四个人(作者、二僧、费坡孙)就沿着山路回家了。第二天,我记下了这次游历。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