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散文 >> 左宗棠《请拓增船炮大厂疏》

左宗棠《请拓增船炮大厂疏》

2025-07-22 10:47:13
浏览量:

原文

窃惟防海以船炮为先,船厂以自制为便。此一定不易之理。臣于同治五年奏设船政局于福建,仿造外国兵船。甫蒙俞允,即拜西征之命。一切制造,经历任船政大臣斟酌办理。所制各船,多仿半兵半商旧式。近年虽造铁胁快船,较旧式为稍利。然方之外洋铁甲,仍觉强弱悬殊。船中枪炮概系购配,较外洋兵船所用,又有多寡利钝之分。所以夷衅一开,皆谓水战不足恃也。夫中国之地,东南滨海,外有台澎金厦琼州定海崇明各岛屿之散布,内有长江津沪闽粤各港口之洪通。敌船一来,处处皆为危地。战固为难,守亦非易。现今守口之炮,率购自外洋。子弹火药,形式杂出。各炮各弹,南北洋虽能配补,而炮身枪管,久必损缺。各国既守公法,一概停卖。将来由杂而少,由少而无,诚有不堪设想者。臣去冬布置闽海防务,亲历长门金牌,察看炮台。饬将马江被敌击沉之炮起出安配,粗足自固。然炮位少而海口多,陆师仍不能省。兵多饷巨,司库难支。不得已而有商借洋款之举。夫借款必还,且耗巨息。幸而军务顺手,尚不失为权宜。倘夷焰日张,海防日棘,而徒剜肉医疮,勉强支持,何以抑强寇而靖海疆?

臣愚以为攘夷之策,断宜先战后和。修战之备,不可因陋就简。彼挟所长以凌我,我必谋所以制之。因于船政局旧班出洋学生内,询考制炮大略。据称泰西炮厂不一,当以法华士厂,克虏伯厂,安蒙士唐厂,好雨莺厂四处为最。法克两厂,炮身炮筒炮箍皆炼成全钢。安蒙士唐厂,筒用精钢,身用熟铁。好雨莺厂筒箍用精钢,身用铸铁。皆擅专长。然半钢半铁,制费虽减,惟有用久裂缝之虞。不如钝用全钢,价虽贵而无弊。参观比较,仍以德国克虏伯、英国法华士作法为妙。故中外各国用该局厂之炮为最多。中国欲兴炮政,必于此两厂择一取法。雇其上等工匠,定购制炮机器。就船政造船旧厂,开拓加增,克日兴工铸造。虽经始之费,需银五六十万两。而从此不向外洋买炮。即以买炮经费,津贴炮厂,当亦有赢无绌。惟制炮之铁,与常用铁器炼法不同。必须另开大矿,添机炼冶,始免向外洋购铁。查福州穆源矿苗极佳。闽中官民屡议开采。以销路不旺而止,若用以制炮,取之甚便。如能筹得二三百万金,矿炮并举。不惟炮可自制,推之铁甲兵船与夫火车铁路,一切大政皆可次第开办。较向外洋购买,终岁以银易铁,得失显然。泰西各强国,于此等工程,断不贪购买之便,而自省烦劳,良有以也。各等语,禀由船政局提调道员周懋琦,转禀前来。

臣查西洋各国二十年前,尚无铁舰。所有兵船,与中国船政局现制相符。即炮位药弹,亦多前膛笨重之物。论其昔年兵力物力,本非能与我为难。孰料该夷逐渐讲求,日新月异,兵船铁甲,厚至一尺有余,更以一二尺厚之阴丁鲁泊,如橡皮胶者,贴衬其里。以故刚柔摩荡,坚实异常。其后膛巨炮,全重能力,突过从前。上海制造局所译《克虏伯炮准心法》,及《兵船海岸炮位架图说》,言之甚详。《申报》所载英国新造巨炮,可受药弹一千余磅之重,能洞穿五尺余厚之铁甲,闻者莫不咋舌。而自泰西各国视之,亦寻常工作耳。该夷修明武备,不惜财力,至于如此。此次法夷犯顺,游弈重洋,不过恃其船坚炮利。而我以船炮悬殊之故,匪独不能海上交绥,即台湾数百里水程,亦苦难于渡涉。及待开厂制办,补牢顾犬,已觉其迟。若更畏难惜费,不思振作,何以谋自强而息外患耶?

穆源铁矿,臣接见闽省官绅,均谓便于开采。似应委员试办,并拓马江船厂,兴工铸炮。臣又闻江南徐州铁矿,矿苗之旺,甲五大州。若能筹款开办,即于楚吴交界之处,择要设立船政炮厂,专造铁甲兵船,后膛巨炮,实国家武备第一要义。臣老矣,无深谋至计,可分圣主忧劳。目睹时艰,不胜愧愤!惟念开铁矿、制船炮各节,事虽重大,实系刻不容缓。理合请旨敕下内外臣工,迅速妥议具奏,仍乞宸衷独断,期于必行!天下幸甚!


译文

臣(左宗棠)认为:防御海疆,首要任务是拥有战船和大炮;而建造战船,以能自主制造最为有利。这是确定无疑的道理。我在同治五年(1866年)曾奏请在福建设立船政局,仿造外国军舰。刚刚获得朝廷批准,我就接到了西征的命令。船政局的一切制造事务,均由历任船政大臣酌情办理。所造的船只,大多模仿旧式的半兵半商船型。近年来虽然开始制造铁肋快船,比旧式船稍好一些。然而,与外国真正的铁甲舰相比,仍然强弱悬殊。船上的枪炮都是从国外购买装配的,比起外国军舰上使用的枪炮,在数量和质量上又存在多寡、优劣的差别。因此,一旦与外国发生冲突,人们都说我们的水战能力不足依靠。

我们中国的地域,东南濒临大海,外有台湾、澎湖、金门、厦门、琼州(海南)、定海、崇明等众多岛屿散布,内有长江、天津、上海、福建、广东等众多港口相通。敌舰一来,处处都可能成为危险之地。主动进攻固然困难,单纯防守也不容易。目前守卫港口的火炮,大多购自外国。炮弹火药,规格型号杂乱。各炮所需的炮弹,北洋和南洋(水师)虽然能设法配补,但炮身和枪管,使用久了必然磨损短缺。现在各国遵守国际公法,一概停止向中国售卖军火。将来我们的炮弹火药会从规格杂乱到数量短缺,从短缺到完全匮乏,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去年冬天我部署福建海防,亲自巡视长门、金牌,察看炮台。命令将马尾海战中被敌舰击沉的火炮打捞上来重新安装,勉强能够用于自我防御。然而,火炮数量少而需要防守的海口多,陆军部队仍然不能裁减。兵多则军饷耗费巨大,国库难以支撑。不得已才做出向外国商人借款的决定。借款终究要还,还要支付巨额利息。如果战事顺利,这还算是权宜之计。倘若敌人的气焰日益嚣张,海防形势日益紧迫,而我们只是拆东墙补西墙,勉强支撑,又如何能压制强敌、安定海疆?

我的愚见是:抵御外敌的策略,绝对应该是先有实力能战,然后才能讲和。进行战备建设,不能因陋就简。敌人倚仗其长处来欺凌我们,我们必须设法找到克制它的办法。于是,我向船政局早期派出的留学归国学生中,询问考察制造大炮的概要情况。据他们禀报:西方各国炮厂很多,其中以法国的法华士(勒克勒佐)厂、德国的克虏伯厂、英国的安蒙士唐(阿姆斯特朗)厂和好雨莺(惠特沃斯)厂四家最为著名。法华士和克虏伯两厂,炮身、炮筒、炮箍都是用全钢锻造。安蒙士唐厂,炮筒用精钢,炮身用熟铁。好雨莺厂炮筒和炮箍用精钢,炮身用铸铁。各有专长。但是,这种半钢半铁的炮,制造成本虽然较低,却有使用久了容易开裂的隐患。不如干脆全部使用钢材,价格虽贵却没有弊端。综合比较,仍然以德国克虏伯和英国法华士的制造方法为最佳。因此,无论中国还是外国,各国使用这两家炮厂的产品最多。中国若要振兴火炮制造业,必须在这两家厂中选择一家作为学习对象。雇佣他们的高级工匠,订购制造火炮的机器设备。利用船政局原有的造船厂基础,进行拓展扩建,立即开工铸造大炮。虽然初创的费用,需要五六十万两白银。但从此就不必再向外国购买火炮了。用原本购买外国火炮的经费来补贴我们自己的炮厂,应该也会收支平衡甚至略有盈余。只是制造火炮所用的钢材,与制造普通铁器的炼铁方法不同。必须另外开采大型铁矿,增添冶炼设备,才能避免向外国购买钢材。据查,福州穆源(今福建安溪潘田)铁矿矿藏质量极好。福建的官员和民众曾多次商议开采,但因销路不畅而中止。如果用这里的铁矿石来造炮,取材非常方便。如果能筹集到二三百万两白银,就可以同时开采铁矿和制造火炮。这样不仅火炮可以自己制造,进而推广到制造铁甲军舰以及火车、铁路等等,所有重要的国家建设项目都可以逐步兴办。与长年累月向外国购买、用白银换取钢铁相比,得失利害显而易见。西方各强国,对于这类关乎国力的重大工程,绝不会贪图购买的便利而省却自己建设的辛劳,这是很有道理的。等等这些情况,由船政局提调道员周懋琦转呈禀报给我。

我考察发现:西方各国在二十年前,也还没有铁甲舰。他们当时的兵船,和中国船政局现在制造的船差不多。就是火炮和炮弹,也多是前膛装填的笨重旧式火炮。按他们当年的兵力和物力,本来不足以对我国构成严重威胁。谁料想这些国家不断研究改进,日新月异,军舰的铁甲厚达一尺多,还用一二尺厚的“阴丁鲁泊”(印度橡胶),像橡皮胶一样,贴在铁甲里面。因此刚柔相济,异常坚固。他们的后膛装填巨炮,威力和效能大大超过从前。上海制造局翻译的《克虏伯炮准心法》和《兵船海岸炮位架图说》等书,对此有详细记载。《申报》上登载英国新造的巨炮,可以承受一千多磅重的火药和炮弹,能打穿五尺多厚的铁甲,听到的人无不惊骇。但在西方各国看来,这也只是寻常的工业制造罢了。这些国家如此不惜财力地加强军备,达到这种程度。这次法国人挑起战端,其舰队在大洋上游弋,所倚仗的不过是船坚炮利。而我们因为船炮实力悬殊,不仅无法在海上交锋,即使是台湾那几百里的水路,也难以渡海增援。等到现在才想到要开办工厂制造,这就像丢了羊才修补羊圈、看到狗才想起做弓(亡羊补牢、临渴掘井),已经觉得太迟了。如果再畏难怕苦、吝惜费用,不想着奋发图强,又如何能谋求国家自强、平息外患呢?

关于穆源铁矿:我接见福建省的官员和乡绅时,大家都认为开采非常便利。似乎应该委派官员去试办。同时拓展马尾船厂,开工铸造火炮。我又听说江南徐州地区的铁矿,矿藏之丰富,堪称五大洲之冠(形容极其丰富)。如果能筹款开采,就在湖北和江苏交界的地方,选择要地设立船政和炮厂,专门制造铁甲军舰和后膛巨炮,这实在是国家加强武备的第一要务。臣老了,没有深远的谋略和极好的计策,能为圣上分忧。目睹时局艰难,内心无比惭愧和愤慨!只是想到开采铁矿、制造舰炮这些事情,虽然关系重大,但实在是刻不容缓。因此,恳请圣上下旨,命令朝廷内外大臣迅速认真商议,将意见具奏,并恳请圣上独自决断(宸衷独断),务必付诸实行!这就是天下的大幸了!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