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散文 >> 梁·沈约《丽人赋》

梁·沈约《丽人赋》

2024-03-29 11:07:00
浏览量:

原文

有客弱冠未仕[1],缔交戚里[2],驰骛王室[3],遨游许史[4]。归而称曰:狭邪才女[5],铜街丽人[6],亭亭似月[7],嬿婉如春[8],凝情待价[9],思尚衣巾[10]。芳逾散麝[11],色茂开莲[12]。陆离羽佩[13],杂错花钿[14]。响罗衣而不进,隐明镫而未前[15]。中步檐而一息[16],顺长廊而回归[17]。池翻荷而纳影[18],风动竹而吹衣。薄暮延伫[19],宵分乃至[20]。出暗入光[21],含羞隐媚[22]。垂罗曳锦[23],鸣瑶动翠[24]。来脱薄妆[25],去留馀腻[26]。沾粉委露[27],理鬓清渠[28]。落花入领,微风动裾[29]。


注释

[1]弱冠(guàn):弱是年弱的意思,依古礼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所以也用“弱冠”代指二十岁左右。未仕:没有做官。

[2]缔交:缔约结交。戚里:本是汉代长安城中外戚居住的地方,这里指一般京城中外戚居住的地方。

[3]驰鹜(wù):指奔走趋赴。王室:指帝王之家。

[4]许史:指外戚之家。许,汉宣帝的许皇后,汉元帝的母亲。许皇后死后,其父及两位叔父皆封为侯。史,卫太子史良娣,汉宣帝祖母,宣帝即位,封史良娣兄史恭之三子为侯。

[5]狭邪:小街曲巷。古乐府有《长安有狭邪行》,故专指都市中人烟稠密的狭窄街巷。邪,通“斜”,街巷。

[6]铜街:即铜驼街,在洛阳城中洛阳宫南金马门处,也是都城繁华之处。

[7]亭亭:面目清朗的样子。

[8]嬿(yàn)婉:和顺美好的样子。

[9]凝情:专心。

[10]尚:匹配。衣巾:衣是常服,巾是男子裹束头发的幅巾,这里指未入仕的儒雅少年。据史载汉末一些王公以幅巾代替王服来表现儒雅。

[11]逾:超过。散麝(shè):散发的麝香。

[12]茂:比……更茂盛。开莲:盛开的莲花。

[13]陆离:众多纷杂的样子。羽佩:用翡翠鸟羽毛装饰的佩饰。

[14]花钿(diàn):花朵状的首饰。

[15]明镫(dēng):指丽人打的灯。镫:“灯”本字。连上句是说:只听见罗衣响动,看见灯光隐约,但丽人却迟迟不前来。

[16]中:中途。步檐:长廊。一息:歇息一次。

[17]顺长廊而回归:连上句是说丽人走得很慢,似乎路途很长。

[18]池翻荷而纳影:池中的荷叶翻飞而起,把丽人的身影纳入水中。

[19]薄暮:黄昏。薄,通“迫”,近。延伫:久久伫立。

[20]宵分:夜半。

[21]暗:指室外。光:指有灯光的室内。

[22]隐:收藏。媚:指妩媚的容貌。

[23]垂罗曳(yè)锦:指衣裙下垂而拖在地上。罗、锦,皆指有花纹的丝织衣物。曳,拖。

[24]瑶:美玉。指玉佩。翠:即上文之羽佩。

[25]薄妆:轻薄的装束。妆,通“装”。

[26]馀腻:剩余的油垢。

[27]沾粉委露:滴落的露水沾湿脸上的妆粉。沾,沾染。委,委积。

[28]理鬓清渠:面对着清澈的水渠整理鬓发。

[29]裾(jū):指单衣。


译文

一位没有功名的青年客人,在有权势的外戚家游玩。小街曲巷有才华的少女,京城繁华街道闻名的美人。她亭亭玉立似月光朗照般的温柔,娇美的样子如明媚春光使人感到温馨。情意专注等待善价卖身,怀春想要侍奉青年男子。她的芬芳扑鼻超过散发麝香的香气,面庞姣好如盛开的荷花。以翠鸟华贵羽毛为饰的佩带参差错综,镶嵌各种颜色的金花令人眼花撩乱。只听罗绮衣服微响却不进入屋内,藏在明亮烛光后但不向前。她在走廊中暂停玉步,倚槛小憩,顺着长廊轻盈返回。窈窕的倩影与池中的荷影相映,罗衣的飘拂与翠竹的摇曳相谐。引领而盼傍晚到来,夜半时分丽人终于在焦急渴望中来到。罗裙下垂,穿着色彩鲜艳华丽衣裳;轻移莲步,精美首饰撞击发出悦耳声响。脱下身上薄薄的衣裳,体香浓郁而消魂。脂粉被晶莹的晨露沾湿,她对着清澈的渠水略微整理一下云鬓。轻柔的落花飘入她的衣领;清风徐来,拂动了她的单衣。


赏析

自宋玉的《高唐赋》、曹植的《洛神赋》之后,从两晋到南北朝,出现了大量以美人为吟诵对象的作品,其中南朝沈约的《丽人赋》可谓其中佼佼者。不过,《丽人赋》的主角是一位闹市中的娼妓,通过写其薄暮中偷赴佳期之事,表现出狭邪轻浮的特点,也反映了南朝士族阶层狎妓冶游的放浪生活。

作者首先细腻而传神地描绘了丽人姿容之美。从“狭邪才女”到“杂错花钿”,先写其容貌特点,后写其华美的服饰。“狭邪才女,铜街丽人”两句含有典故,前句出自古乐府《长安有狭斜行》,后世用“狭斜”街道指代娼妓居住之所;后句中的“铜街”指的是“铜驼街”,陆机《洛阳记》中有言:“洛阳有铜驼街,汉铸铜驼二枚,在宫南四会道相对。”后世用来指代城市内的繁华街道。用这两个典故,则隐晦地指出丽人本是娼妓的身份。

其后,沈约分别从静态与动态两个角度展开描写。“亭亭似月,嬿婉如春”,丽人姿容如皎洁的明月,神态仿如充满生机的春光,一静一动,既充满诗情画意,又把丽人的不同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丽人的容貌、神态已宛在眼前,作者又更进一步,通过香味、服装、首饰等现实中的细节,写丽人之美。

从“响罗衣而不进”到“风动竹而吹衣”,由静态转入动态,由对人物外貌的正面描写转入对情景的描绘,以期在有画面、有情节的场景中显现人物特点。走路时罗衣摩擦的簌簌声隐约传来,忽明忽暗的灯光将人影投射到地上,但是却并未看到人物登场。“响罗衣而不进,隐明灯而未前”两句,并未直接点出具体人物,却包含两位主角:一个是着罗衣隐明灯的丽人,一个是焦急等待中的男子。丽人终于出场,她“中步檐而一息,顺长廊而回归”,在细微的动作描写中,丽人的踌躇、顾虑、矜持体现出来,而男子盼而不得的失落心情也隐约可察。“池翻荷而纳影,风动竹而吹衣”,在满池荷花的映衬下,丽人窈窕的身影渐去渐远,轻风吹过竹林, 丽人轻薄的罗衣飘逸飞扬。荷花、竹林两个简单意象,共同构建出清新雅致的意境,并衬托出了丽人的动人姿态。

从“薄暮延伫”到最后,写了丽人夜半而来、天明而去的情景。丽人“薄暮延伫,宵分乃至”,出入时脸上含羞,面有媚态,锦衣飘飘,头饰摇摇。文中正面描写丽人的妩媚动人,又像是在以一直未出场的男子的视角欣赏佳人。“来脱薄妆,去留余腻”一句,隐含一夜欢爱的信息,写出男子的留恋和回味。丽人离去时,“沾妆委露,理鬓清渠。落花人领,微风动裾”,这一幕情景美好而和谐,令人也不由得心生柔情蜜意。全文在意味悠长的情景中结束,引人遐思。

沈约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对丽人进行了多方面的细致描绘,并且摆脱了楚辞以来文人惯用“香草美人”寄托身世的传统,认为“美”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另外,文章文辞艳丽,对偶精工,显现出南朝骈赋富、轻、艳的特点。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