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张前方 >> “锦盒之王”——徐斌甫

“锦盒之王”——徐斌甫

2022-12-13 17:52:12
浏览量:


  2018年,南浔区档案局(馆)举办了见证改革开放40周年老照片征集活动。作家陆士虎打电话问我是否参与。我说,准备了十张照片,其中一张题为“立国之本”值得观注,它展示了“锦盒之王”徐斌甫先生沐浴着改革春风、享受着开放果实的风采。

  徐斌甫(1927——2007年),湖州南浔善琏人。曾任善琏乡党委第一副书记。50年代始,蒙受冤案达20多年。改革开放后,徐斌甫创办善琏新风制盒厂,成为当地第一个万元户。他凭着祖传的技艺,专心锦盒作品设计,其中“针线包”和“文房之宝”在1989年华东地区包装装璜设计大赛中,双双获得设计奖,被誉为“锦盒之王”。

  徐斌甫祖籍德清县新市镇,祖上是新市镇上有名的财主,以后衰落,成为贫民。他6岁那年,随父来到湖州城经营小百货。1937年冬,日本鬼子侵占湖州。跟随父亲一路逃难,辗转于新市,善琏两地,靠做些“鹅蛋粉、雪花膏”手艺来维持生活。9岁那年,进入新市仙台小学读书,因为战乱,不到半年停学。13岁进湖州私立小学读书,一年不到,又因日本人抽壮丁,逃难到了善琏竹居村。1942年,父亲病死,他重回湖州城,继承父业。那时,抗战虽然胜利了,但社会仍不安定,“家传手艺”做不下去,他便改做“跑单帮”,往返于湖州,泗安、广德……。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起了全新的变化。他第一次感受到天空是那么明朗,人民翻身,当家作主人的幸福。积极投身于新中国恢复经济、重建家园,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之中。

  1952年,他响应国家号召,举家下放到善琏竹居村,从事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徐斌甫家住在村公所旁边,他因为读过几年书,很快成为村公所做抄写员。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在自己的土地上愉快地劳动,社会主义劳动热情十分高涨。1953年,在党组织培养下,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更加懂得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从此,确立了一个信念,要为社会主义事业努力奋斗。以后,平北乡支部成立,由他担任党支部书记,成为一名国家干部。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中央人民政府开展了对各行各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在农村,绝大多数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杜。在党的领导下,平北乡的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湖州周报》、《嘉兴大众)相继头版头条登出了他们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取得的先进事迹。1956年,平北乡同善琏乡合并,成立善琏乡党委,他被任命为第一副书记。同年,善琏乡成为“吴兴县重点乡”,“嘉兴地区标兵乡”。

  1958年下半年,“大跃进”开始了。中国大地放起了卫星。开始,徐斌甫和大家一样是拥护的,认为这能使国家快一点富起来。但后来,亲自经历了“卖狗皮膏药”的事(指浮夸风),不得不怀疑了。更不解的是,他无端蒙受了一桩冤案,被开除了党籍。“这个同志工作这么好,太可惜了。”在善琏乡党委张文波等领导的力保下,才留住了公职。1959年春,组织调他到善琏大办钢铁。所谓大办钢铁,就是在很大的场地上支了一个大支架,将从农户家中收取的铜和铁,(许多好的农具)集中起来了,最后烧成了两个大“疙瘩”,然后,敲锣打鼓向上级“报喜”。这种大办钢铁,谁都知道浪费很大,是劳命伤财的事,让人想不明白。由于思想问题,是年冬,徐斌甫被迫回家。当时情景:上有老、下有小,他只有艰难地挑起全家的担子。一面不断向上级组织写材料,证明自己历史的清白;一面重新做起祖传手艺,贴补家用。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把我国卷入一场空前深重的灾难。造反派抓住他所谓“历史问题”及个体手工业大作文章。批斗、游村,进行多方面人身攻击。站在被批斗的台上,徐斌甫痛苦地思考:这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不是这样的。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们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在三中全会方针的指导下,一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迅速在华夏大地掀起。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农村改革使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的致富道路。1981年,上级党组织受理了徐斌甫的投诉,对他的“历史问题”进行了全面复查。原来,诬告徐斌甫的是个犯人,当时还在牢里。他交代说,是被人逼才说了假话。真相大白,20多年的冤案终于得到平反,时任吴兴县委书记董淑铎亲自到善琏镇为他召开平反大会。是喜是悲,徐斌甫的热泪行行……那年他已56岁,想到自己终于逢着了好时光,应当继续为社会主义尽一份心力。

  改革开放激发起农民巨大的创造力,于是一大批乡镇企业在苏南大地首先崛起。1982年10月,练市区组织考察团去苏南“学习万元户”。徐斌甫受邀随团参观。当年,地处近邻的苏南,经过改革开放的初步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率先基本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他们乘车行驶在苏南公路上,放眼望去:一马平川的农田里稻浪随风翻滚,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年;一幢幢整齐的农家新楼拔地而起,矗立在公路旁,呈现一派兴旺发达的景象,车到南京市过了一夜。第二天,他们来到江浦县,先后参观了加工厂,养殖场、树苗基地等,详细听取了有关情况介绍。两天参观结束后,回到南京大桥饭店小住。区委书记姚友仁组织大家讨论,徐斌甫十分兴奋,当场表了态:“我明年争取万元户”。

  1983年,徐斌甫承包了新风制盒厂。当年产值30万元,上交国家7万利润。按合同他知道该拿多少奖金。他成为善琏第一个万元户。但是想到自己是个共产党员,想到20多年错案的得到平反,于是再三向组织要求,只拿其中9980元,其余钱用来办公益事业,贡献给社会。

  善琏新风制盒厂座落在江南水乡,善琏古镇,弯弯的运河边。主建筑为二层楼房,周围还有几间平房,自然构成一个完整的庭院。1986年的一个秋天,我第一次见到徐斌甫先生。他精神矍烁,谈笑自若,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休憩时,我看见一张“立国之本”照片,是他用湖笔书写的,可谓笔力千钧、十分醒目。我说这副字十分宝贝,是徐斌甫先生内心的有感而发和真实表达。

  盒子是商品的普遍饰物,但在徐斌甫手下,成为一种带有深长意味和神秘色彩的工艺品。我来到锦盒样品间,见这里的锦盒作品的基本花样达100余种。其中有小到3厘米见方的耳环盒,大到1.2米的工艺品盒,还有专为第11届亚运会设计的纪念币锦盒。徐斌甫指着其中一件样品说,一次,一位加拿大朋友在浙江买了一件珍贵的易碎工艺品,要求配一只美丽的盒子,并要求从三层楼高的地方摔下来不损内质。他在两天内即交出成品,完全符合那近于苛刻的要求。近年,许多大宾馆大批购买他设计的微型针线包,放在女宾的枕头旁作为赠品,赢得了许多惊叹和道谢。1989年,在华东地区包装装潢设计大奖赛上,他的“针线包”和文房四宝锦盒双双夺得设计特等奖,被誉为“锦盒之王”。

  锦盒制作是传统手工艺,利润不高,徐斌甫退休后还在思索企业的发展问题。他曾跟我多次讲起锦盒工艺如何发展与转型升级。一方面要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锦盒工艺,用电脑来代替部分工序。另一方面要做长产业链。为了湖笔包装技艺的传承、发展,他让大女儿徐小萍同丈夫一起在善琏镇振兴路北开办了一家“善琏银萍锦盒店”。产品主销湖州王一品斋笔庄、杭州邵芝岩笔庄及苏州湖笔厂等。从新风制盒厂出来的技术骨干也相继在善琏镇上办起了自己命名的锦盒工艺厂,据说最多时发展到40多家。

  锦盒工艺作为湖笔文化的一部分,锦盒厂也可利用湖笔文化做许多事。2000年至今,我市已成功举办八届湖州——湖笔文化节,其中都有徐斌甫锦盒工艺的传承为之增色。虽然将锦盒工艺看作是湖笔文化,这样认识的人似乎不多。但是,文化是不朽的。徐斌甫以“文房之宝”的形式传承了湖笔文化,他的创造精神和亲手制作的一件件精美的锦盒艺术品将永远留传,芳泽人间。

  时光匆匆,善琏进入了建设湖笔小镇时代。打开湖笔小镇的规划图,湖笔文化产业园•湖笔工坊项目、湖笔人家聚落项目、湖笔小镇写生基地•小院项目、湖笔一条街改造提升工程等项目正形成强攻之势,为善琏特色小镇建设增添新的活力和空间。然而,我由此想到善琏锦盒工艺的进一步传承与弘扬,“善琏镇应当有一座锦盒传承馆”,这将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因为这里出过一位锦盒之王——徐斌甫。


  刊登于《南浔文史》2018年9月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