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流经练市,波光闪闪,形如彩练,为名“练溪”。练溪之东是我们的母校——练市高中。她像慈祥的母亲,张开双臂,以温暖的怀抱拥我们入怀。她爱着我们七五届(3)班的每一个学生,这批在动乱里没有放弃的学子,引用当年的话儿说是“房檐上的大葱,叶干皮焦心不死”。一晃45年过去。他们,也曾在母校的老教学楼前照完毕业照后,怀着远大理想,开始了各自的人生历程。时光可以带走青春韶华,却带不走这的同窗之情和母校之谊。
参加统一中考
“文革”中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1973年却出现复苏局面。周恩来总理专门签署下发了一个有关加强学校管理、恢复考试制度、整顿教学秩序的文件。练市中学迎来了中断多年的中考(高中)新生入学,我们庆幸赶上了头班车。这年初,春寒料峭,天空上吹起了朵朵白云,太阳成了一盏红灯笼。京杭运河从古镇练市乌介桥下缓缓流过。一条银带似的练溪,从拐弯口子,潺潺练溪向东来,练市中学就在它的东隅。记得当年,我和二姐是初中同班,参加中考首先是组织推荐,我家只一个名额。父亲决定由我参加考试。中考在练市中学,考语文和数学二门。作文题目是“记一件有意义的事”。于是,乌云密布,雷电交加,暴雨之中,我在队里“抢谷”,这是我当年的作文开头。
这年9月1日,我们到练市高中报到,分在高一3班。
练市高中校领导是革委会主任刘时圣、副主任林汉夫。我们上学后不久,刘主任在全校大会上传达了一个文件:有学生自杀引发了一场全国教育界的斗争。张玉勤要初中毕业了,为了拿文凭,在休学两个月后,回到了马振扶中学参加了中考。老师却看见几乎空白的英语试卷背面,写着这样一首打油诗:“我是中国的人,何必要学外国文;不学ABCDE,一样能当好革命接班人;接好革命的班,还能打倒帝修反。”老师不敢管学生,管的话说你是走资派。当时,张铁生靠手上的茧子上了大学。他在高考的物理化学考试中几乎交了白卷并在试卷背面写了信,成为文化大革命后期的著名人物,俗称"白卷英雄"。当年,整改“文革”影响和全国教育系统混乱不堪的局面之举,还被作为右倾翻案风。
学工学农学军
踏入练市高中的大门,一脚是青春,一脚是迈向成熟。学工、学农、学军来自《五•七指示》。它在我们高中学习中产生很大作用,很快成长。我们的学工在练市机械厂,学农在练市公社新庄大队,学军就在练中校园里。
练市古镇傍河一条老街。街道中间是清一色的条石,横向一条挨着一条铺就,下面有下水道,条石两边为青石板。我们进学校来回都要经过老街,下雨季节,走在上面特别凉爽。这样一条老街上居然座落着一个练市机械厂。厂门临街面河而开,河水清澈。后边紧挨着田地,郁郁葱葱,在夏天,有满荡青翠的荷叶开着粉色的荷花,景色十分美丽。我们学工在练市机械厂。跟工人师傅们学工,开始为期一个月的锻炼。机械厂大而广,一个车间到另一个车间,让我们看得入迷。看了机械工的一个基本情况,是属于技术工种,需要特殊作业人员,我们只能普及一下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学农在练市公社。来到田野,让我体会到农村的确是一个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班同学张建芳的父亲在练市公社当书记。他按排我们前往练市公社的新庄大队。当晚,分组入住在生产队农家。我们在地上铺稻草,上面草席一展,熟练打开背包,就当床了。学农要跟当地生产队结合。初夏,队上派给我们的农活是插秧。从秧田挑来秧后,一小把一小把秧苗扔到严整的田里,我们每人下田里插秧。我13岁就在队里做农活,插秧很顺手。两天后,终于在风雨中将大块田里的栽插任务全部完成了。当天回来,我还写了《插秧》一诗。学农中,同学们还在队上自建房屋,筑沼气池。自建房建成后,来了场大风雨,就塌了。农村沼气确是一项民心工程,绿色环保,节能高效,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可是,不知为何,至今,这沼气工程没被推行。
练中学军,由学校组织,由“军宣队”来指导的。科目是打背包、紧急集合、夜间行军拉练等。打背包这个活儿,是最基本的技能。紧急集合,野营拉练或者执行任务等场合,都要求大家打背包,速度要快。背包不轻易散架,还要美观。记得一次夜间紧急集合,慌乱中我将裤子穿在夹缝中,行军是在一条乡间道路进行。在军宣队员的带领下,喊着“一二一,一二三四——”,显得既兴奋又狼狈。好在“空袭警报”解除,行军队伍回到学校。同学们已经疲倦不堪,没有一个人说话,也没有一个人掉队。学军中,记忆最深的是拉练到杭州。那天,我们到运河上船。从练市塘,经洋溪港、高桥港,至京杭运河,到杭州市卖鱼桥河埠上岸,从莫干山路行军拉练到湖滨杭四中。傍晚,还在雨中观赏了西湖美景。
老师言传身教
练中的老师们大多有一手好字。潘文学老师原本是厦大高材生,由于历史的错误,被打成“右派”,被发配到练市中学语文组。他住在学校楼梯转弯角下面的斗室里。个别学生,常去进行污蔑之。我看见他的一手好字,称得上书法精品。当时,学校的讲义都出自他的手笔。还有我们的数学、物理、化学、音乐、美术老师的粉笔字,都结合了自己特点,书写正确规范,字如其人,彰显的是老师内在的气质。高作善、潘修六等老师写得一手好手字,黑板上的板书,就是一副书法艺术。老师的粉笔,书写出最精彩的板书。就成为我们学生的练字帖。我以前写过毛笔书法,练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用眼睛感受美,用心领悟美,用手创造美的过程。我们班同学中凌子桂,徐建华、陈林荣的字学的很好。徐建华走上老师岗位后,继续练习书法,还得了市、省上好多奖。
老师们都十分敬业。如:我们的语文老师唐永昌,长得高大帅。当时,他身穿一件黄色紧身皮衣,英武年轻。在教室向我们绘声绘色解读了鲁迅《故乡》中的杨二嫂:“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在唐老绘声绘色讲读中,一个社会底层的端庄淑女之变化,在我们产生很深印象!唐老师在练中时间不长,到湖州工作后,成为我走上《湖州宣传》的领导。
潘修六,物理老师。他的高中物理讲课,可称优质课,让我们受益匪浅,感受很深。较好的课堂调控能力,精心设计的教学课件,对教材的把握深度,让大家学有所得,深思。他在湖州教研室工作过,在湖州几次见到。
郭文生,数学老师。数学中,X Y的几何意义和横座标和纵座标,在他特别的口音中让我记住,至今在眼前,从中收益不少。X代表横座标,Y代表纵座标。他在教学中不仅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还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他让学生去认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校园生活多彩
1973年,中考恢复的那一年,我们开始练中的旅程。学校离我家有十多里路,为了方便学习,外地来的同学都食宿在学校。我们有30多个人挤在一个寝室里。
从练市镇东边的南校门进来,可以看到练市高中高大的木质校门。踏入校门,映入眼帘的是学校的操场了。操场中间有篮球场,有同学们喜欢在操场打球。周围是长长的跑道。跑道南边傍有向东通向学校食堂的水泥道路,通向东边的练溪,溪水清澈干净。当时,学校实行蒸饭制,几百学生用铝饭合蒸饭,在练溪中淘米洗碗。学生生活都很简朴。我回家一趟,带上米和妈烧的菜,能将就一周。我在校很少买菜,有时买食堂三分钱的青菜,要吃上一天。毕业前,学校把猪杀了,给学生们打牙祭。这可把我们高兴坏了。这一天,大家拿着自己的杯子、饭盆排队,等着领取用稻草捆扎的一块红烧肉。我回家后,时常想起这一块红烧肉,为何这么香。可能与稻草有关。如今,只有在浙北大厦饭店能买到。
操场北边是两幢教学楼,东北面为教工宿舍,教工宿舍前有单扛双扛,跳高跳远等体育设施。记得有一位教工,干瘦的白发老人。时常在我们师生做广播体操时,也在活动身子。不仅如此,听说他读书,有过目不忘之功。每看完一章,他就拉掉,发煤炉。不问过去,不问将来,可为奇偶。学校西南边是我们学生宿舍。想起清凉的早晨,从这里,我们走进一片翠绿的树林。柔和的阳光斜照进来,树林里弥漫着花香。同学们在这里准备老师讲的课程。离开校门后,宿舍往事难忘。
练市高中校园,是简简单单的,却在我们是乐园。这里的一切包括所有的人和事都是人生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终生受益。有练中校友,出国后思念母校,又说不愿来参加校友会,怕找不到心中美丽校园的感觉了。有人提出,要将练市高中旧的校门保存下来,以文化的名誉,给人些念想。
练市高中有校园黑板报、班级黑板报、高音喇叭等宣传设施。学校倡导学雷锋,做好事。我为班上黑板报画雷锋像,也在校园黑板报画雷锋像。为了能够把雷锋画好,黑板报完美一些,我就认认真真地研究,做准备。出黑报要有临场发挥的天赋,让人们觉得你行的同时,也看见你出彩的一面。我为学校画雷锋像,知道一定要画出他那标志性的帽子。先画出一些重要的线条,画雷锋脸的轮廓,再画上眉毛和眼睛。之后改细节,再加粗,彩色粉笔涂颜色,就好了。我平时喜欢“采蜜”。初中时,老师叫我们把一些从书里读到的好词好句摘抄到一本本子上,这个本子就叫“采蜜本”。蜜蜂采蜜,飞来飞去,日久天长,就能累积很多的蜂蜜。在高中第一学期,我就做了一个《采蜜本》,后来做了多个。出黑板报需要补白,我的《采蜜本》能派大用场。
练市高中第二年,我光荣入团,支部书记是沈林珍。她鼓励我,将来要当个作家。那时,我开始写《日记》,喜欢作文。我回说,梦想有照进现实的时候。
毕业不舍,青春万岁!因为我毕业后,大伯在练市公社党委当领导,大姐嫁到练市人家。我回练市镇机会多多,母校情缘也不断。感觉练市高中两年,我们学生的日子有苦有乐,丰富多彩。
练中六十华诞
这几年练市中学教学楼来校貌焕然一新,现校园环境舒适幽雅,鸟语花香。
2015年11月30日,我们高中七五届(3)班在母校召开同学会。来前,我准备将自己撰写出版的十多本专著,献给母校。同我练市高中时的语文老师,后来的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将我导向了《湖州宣传》工作的引路人唐永昌和练市中学校长、诗人吴建勋(舒航)合影留念。
我向母校赠送了自己的大作,入编“茅坤文学馆”。2016年12月,值明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的命名者茅坤逝世415周年纪念日。有幸参加了茅坤文学馆在湖州市南浔区的练市中学开馆典礼。
2017练市中学喜迎校庆六十周年。那天,我正在湖州参加市方志馆的一个研讨活动,与唐永昌夫妇在一起。时有同学唐寅生打来校庆电话,约我写一书法贺词。许多年不写“书法”的我,不怕献丑。因想到母校便想到练溪,情谊不断,便书以“练溪长流”为题。
师生同贺,桃李芬芳。10月28日,我参加了练中六十华诞。
《练市校庆志》介绍:在美丽的浙北水乡湖州市练市镇上,坐落着一所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学校练市中学。学校创办于1957年,现有教职工106人,班级34个,在学校在这将近半个世纪里练中人在艰苦卓绝的努力着,一步一个脚印,收获着傲人的硕果。先后被评为省二级综合高级中学、省级重点高中。
参会有我与班上沈玲珍,富娜两同学。近来,得到消息说,练中将被南浔中学合并了,校园房子已在建造。雨打风吹去,时代总要他前走的,留下的只有文化。依然相信,练市中学是一位慈祥的母亲,她爱我们每一个人。
2020年的10月19日,将是我女儿婚庆日子。我想,前来贺喜的高中同学,自然形成一个小小的“练市中学七五届(3)班45年同学会”。兴奋之余,以“练溪长流”为题,作小诗以纪念。
《练溪长流》
——为练市高中七五届(3)班45年同学会而作:
练上粼粼由西去,溪下潺潺向东来。
长忆练市高中会,流连芳华四五载。
本次集会有沈铭华、张文林、沈金女、王雪婷,陆莉华,陆佩华、强兆芬。人虽然不多,可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