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元文既降〔1〕,雕牒增辉〔2〕。礼蔼前英〔3〕,宠华昔典〔4〕。仰震威容,俯惭陋识。心魂战慄〔5〕,若殒若殡〔6〕。
臣景能验才〔7〕,无假外镜〔8〕;撰己练志〔9〕,久测内涯〔10〕。故让不饰迹,辞非谦距〔11〕。寸亮尺素〔12〕,频触瑶纩〔13〕;丹情实理〔14〕,备尘珠冕〔15〕。而神居寂阻〔16〕,九重严绝〔17〕。徒怀汉臣伏阙之诚〔18〕,竟无鲁人回日之感〔19〕。所以回惧鸿威〔20〕,后奔殊令者也〔21〕。
既而永鉴隆魏〔22〕,缅思宏晋〔23〕,国之大政,在功与位。故静民纽乱〔24〕,不处舆台之下〔25〕;去勋舍德,宁班衮司之上〔26〕?咸以休对性业〔27〕,裁成器灵〔28〕,岂有移风变范〔29〕,克耀伦序者乎〔30〕?今臣绩不炤民〔31〕,忠岂宜国;名爵赫曦〔32〕,俛优忝〔33〕。陛下久超异礼之荣,越次殊常之秩〔34〕。虽寝寐矜战〔35〕,曲垂哀亮〔36〕;而玺册冲正〔37〕,愈赐砥砺〔38〕。
今便肃顺天诰〔39〕,恭闻睿典〔40〕。审躬酌私〔41〕,必跋危挠〔42〕。将恐氓俗由此方扰〔43〕,轨训以之交芜〔44〕。臣岂不勉智罄忠〔45〕,未知所以报奉渊圣〔46〕,输感霄极〔47〕。取诸微躬〔48〕,长为惭荷〔49〕。
注释
〔1〕元文:犹“圣旨”,指任命萧鸾为太尉、扬州牧的诏令。
〔2〕牒:手版,朝笏,上书官衔,为官者执以上朝。
〔3〕蔼:隆盛。前英:前代的英才。
〔4〕宠华:即宠光,指特加恩宠而荣耀。
〔5〕战慄:颤抖,形容恐惧不安。
〔6〕殒:通“陨”,坠落。殡:死而未葬。
〔7〕景:验明。
〔8〕假:借。外镜:指自身以外的鉴别。《墨子·非攻中》引古谚:“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
〔9〕撰:持,谨守。
〔10〕内涯:内心的边际。
〔11〕距:通“拒”,不接受。
〔12〕寸:寸心。尺素:书信,此指辞让的表章。
〔13〕瑶纩:美玉细绵,为帝王所服,因以代指。
〔14〕丹情:犹赤诚之情。
〔15〕珠冕:皇冠,前后悬珠。此代指皇上。
〔16〕神居:此指天子所居。
〔17〕九重:极言阻隔之多。《楚辞·九辩》:“君之门以九重。”
〔18〕“徒怀”句:据《后汉书·窦融列传》载,光武时融奉召进京,“诣洛阳城门,上凉州牧、张掖属国都尉、安丰侯印绶……数辞让爵位,因侍中金迁口达至诚”。又《后汉书·冯衍传》载衍子冯豹“举孝廉,拜尚书郎,忠勤不懈。每奏事未报,常伏省阁,或从昏至明”。
〔19〕“竟无”句:据《淮南子·览冥训》载,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挥之,“日为之反三舍”。此谓没有再加坚持。
〔20〕鸿:通“洪”,重大,强盛。
〔21〕奔:赴任。殊令:特殊的任命。
〔22〕既而:不久之后。永:长久。魏: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后建立的政权,都洛阳,共历五帝,四十六年。
〔23〕缅:遥远。晋: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后建立的政权,分西晋和东晋。西晋都洛阳,东晋都建康(今江苏南京)。两晋共历十五帝,一百五十六年。
〔24〕纽:擘(见《尔雅·释言》),分开,解除。
〔25〕舆台:古代把人分成十等,舆、台是其中等级低下的二层,见《左传·昭公七年》。
〔26〕班:位次。衮司:指三公等高官。东汉以来以太尉为三公之一,故云。衮,有龙图案的礼服。
〔27〕休:善,和谐。性业:性情业绩。
〔28〕裁:通“才”。器:名器,此指官爵制度。灵:灵明。
〔29〕范:常规。
〔30〕克:能够。伦序:指以功行赏的大小、先后等级次序。
〔31〕炤:通“昭”,明显。
〔32〕赫曦(xī希):显著盛大的样子。《楚辞·离骚》:“陟升皇之赫戏兮。”曦,同“戏”。
〔33〕俛:勤勉,此代指职位。优:优先。忝:愧列,用作谦词。
〔34〕越:超拔。次:到。秩:指官员的职位品级。《左传·文公六年》:“委之常秩。”
〔35〕寝寐:睡眠。矜:顾惜。战:颤抖。
〔36〕亮:明鉴。
〔37〕玺册:指诏命。玺,帝王之印。冲正:谦和正大。
〔38〕砥砺:磨刀石,引申为磨砺。《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砥厉(同砺)名号者,不以欲伤行。”
〔39〕肃:庄重恭敬。天诰:犹圣旨。诰,古代训勉文告,多用于帝王授官封赠的命令。
〔40〕睿(ruì锐)典:明智的文书。
〔41〕躬:自身。酌:斟酌,考虑。
〔42〕跋:翻越。危挠:犹险阻。挠,阻碍。
〔43〕将:且,又。氓:民,草野百姓。扰:骚乱。
〔44〕轨训:历来沿守的训诫。交芜:共同荒废。晋陆机《泰伯碑》:“内修训范,外陶氓俗。”
〔45〕罄(qìng庆):竭尽。
〔46〕渊圣:犹言恩德深重的皇上。
〔47〕输:传递。霄极:犹言九天之上,此指皇宫。
〔48〕诸:之于合音。微躬:犹贱躯,作者自称。
〔49〕荷:承受。
译文
圣上的诏令已经下达,华美的朝笏因之增辉。优厚的礼遇超过以往的贤达,特别的恩宠比过去的典章更加荣耀。仰头为圣上威严的容仪而敬肃,低头自愧才具见识浅陋。内心的魂魄为之震颤抖瑟,就像坠落深渊死去一般。
臣鉴别贤能验明才干,不需要借助外界的鉴定;谨守自身以磨炼意志,对内心所及久有检测。所以辞让并不是掩饰行迹,不受命也不是谦虚拒绝。表明心迹的表章书信,已多次呈递佩瑶着纩的圣上;赤诚之情实在之理,也一一污渎了戴着珠冕的天子。然而君主所居静肃阻隔,九重之门庄严难及。空怀了汉臣伏拜城门的忠诚,竟没有鲁人挥戈返日的感应。所以徘徊担忧皇上的盛威,没有及时去接受这特殊的任命。
之后常思考兴盛的魏国,缅想强大的晋朝,觉得国家重大的政治举措,在于正确处置功绩与名位的关系。所以能使百姓安宁动乱平息的,不应处在舆和台的低贱地位;不建勋业没有德行,怎能占据三公九卿的高位?都是由于性情和业绩正相对应,才使名器爵次得以灵明,哪有改变风俗和常规,而能够显耀于官位品级的呢?现在臣的功绩不显明于百姓,仅有忠诚怎能有利于国;名位爵禄显赫盛大,优先愧居着朝廷的职务。陛下对臣长久以来超过了特殊礼待的荣耀,拔擢到有异常规的品位。臣虽然在睡时仍顾惜颤抖,希望圣上能委屈地明鉴臣的哀伤;然而诏令文册的平和正大,却更加给予臣品行的艰难磨砺。
现在就庄重地顺从圣上的训勉,恭敬地聆听圣明的文告。以审察自身来节制私念,一定能越过艰难险阻。况且担心民间风俗在这里开始骚乱,朝廷和地方的法规会因之一起荒废。臣怎能不倾其智才竭尽忠诚,还不知用什么来报答浩荡的皇恩,把内心的感激传递到九霄之上。只是取之于微贱的一身,来永久承受深深惭愧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