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散文 >> 梁元帝《郑众论》

梁元帝《郑众论》

2024-05-08 10:21:08
浏览量:

原文

汉世衔命匈奴〔1〕,困而不辱者,二人而已。子卿手持汉节,卧伏冰霜〔2〕;仲师固无下拜〔3〕,隔绝水火。况复风生稽落〔4〕,日隐龙堆〔5〕,翰海飞沙〔6〕,皋兰走雪〔7〕。岂不酸鼻痛心,忆洛阳之宫陛〔8〕;屑泣横悲〔9〕,想长安之城阙〔10〕!直以为臣之道,义不为生;事君之节,生为义尽。岂望拔幽泉,出重仞〔11〕,经长乐〔12〕,抵未央〔13〕。及还望塞亭,来依候火〔14〕,旁观上郡〔15〕,侧眺云中〔16〕,虽在己之愿自隆,而于时之报未尽。


注释

〔1〕衔:承奉,接受。《礼记·檀弓上》:“衔君命而使。”

〔2〕子卿:汉武帝时人苏武,字子卿。《汉书》本传载其以中郎将持节使单于,被扣幽置大窖,绝饮食,“武卧雪与旃毛并咽之”。节:符节,古代使者所持凭证。《汉书·苏武传》:“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3〕仲师:郑众字仲师,事见【赏析】。

〔4〕稽落:稽落山,后汉大将窦宪曾大破北匈奴于此。

〔5〕龙堆:即白龙堆沙漠,在新疆罗布泊以东至甘肃玉门关间。

〔6〕翰海:旧注作北海名,疑即今蒙古呼伦贝尔湖;今人岑仲勉谓系蒙古杭爱山的不同音译。

〔7〕皋兰:皋兰山,在甘肃兰州南。

〔8〕洛阳:东汉都城。陛:帝王宫殿中的台阶。

〔9〕屑泣:谓泪下纷洒如末。

〔10〕长安:即今陕西西安,西汉都城。

〔11〕重仞:指深山。

〔12〕长乐:本秦兴乐宫,在长安,汉高祖七年改建竣工。

〔13〕未央:即未央宫,在长安西北十里,高祖八年萧何督建,九年宫成,大朝诸侯群臣。

〔14〕“及还望”二句:据《汉书·匈奴传》载,“匈奴行攻塞外亭障,略取吏民去。是时,汉边郡烽火候望精明”。候,指边塞伺望斥候的设置。火,烽火,古代边防为报警而点燃的信号。

〔15〕上郡:汉代郡名,辖境相当今无定河流域及内蒙古鄂托克旗等地。

〔16〕云中:秦汉郡名,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


译文

汉代奉命出使匈奴,被困而不辱使命的,只有二人而已。苏子卿手里拿着汉朝符节,躺卧在冰霜之中;郑仲师坚持不肯下跪叩拜,被断绝了水火。何况又有狂风在稽落山吹起,暮日在白龙堆隐落,北海湖黄沙飞卷,皋兰山大雪弥漫。怎能不鼻酸心痛,思念洛阳巍峨的宫殿;悲集泪溅,想起长安高大的城阙!就因为坚守为臣的品行,大义凛然绝不苟且偷生;保持事君的节操,活着不惜舍身取义。怎么还指望脱身深渊,走出高山,途经长乐,抵达未央。等到回来望见边塞亭障,到了烽火台前,看着身旁的上郡,远眺久违的云中,尽管自己的愿望得以实现,但当时的酬报却远未能尽。

赏析

东汉的郑众,与西汉的苏武一样,在奉命出使匈奴的过程中虽遭凌辱,却表现出不为威武所屈的民族气节。据《后汉书》本传记载,郑众(字仲师)于汉明帝永平八年(65)奉命出使匈奴,“至北庭,虏欲令拜,众不为屈。单于大怒,围守闭之,不与水火,欲胁服众。众拔刀自誓,单于恐而止,乃更发使随众还京师”。“其后帝见匈奴来者,问众与单于争礼之状,皆言匈奴中传众意气壮勇,虽苏武不过”。

梁元帝此论,不仅就事论事,称颂了郑众与苏武同样“直以为臣之道,义不为生;事君之节,生为义尽”的凛然正气,渲染形容,倍致感叹,而且在篇末点出二人生还,“虽在己之愿自隆,而于时之报未尽”,揭示了他们的付出远没得到相应的回报,更具有一种惋惜的深意,这恐怕也是梁元帝立论的原因和卓异之处吧。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