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阳生大弟:吾比以家贫亲老〔1〕,时还故郡〔2〕。在本县之西界,有雕山焉。其处闲远,水石清丽〔3〕,高岩四匝〔4〕,良田数顷〔5〕。家先有野舍于斯,而遭乱荒废,今复经始〔6〕。即石成基,凭林起栋〔7〕。萝生映宇〔8〕,泉流绕阶。月松风草,缘庭绮合〔9〕;日华云实〔10〕,旁沼星罗。檐下流烟,共霄气而舒卷;园中桃李,杂松柏而葱蒨〔11〕。时一牵裳涉涧〔12〕,负杖登峰,心悠悠以孤上,身飘飘而将逝,杳然不复自知在天地间矣〔13〕。
若此者久之,乃还所住。孤坐危石,抚琴对水;独咏山阿,举酒望月〔14〕。听风声以兴思,闻鹤唳以动怀〔15〕。企庄生之逍遥〔16〕,慕尚子之清旷〔17〕。首戴萌蒲,身衣缊袯〔18〕。出艺粱稻〔19〕,归奉慈亲。缓步当车,无事为贵〔20〕。斯已适矣,岂必抚麈哉〔21〕!
而吾子既系名声之缰锁〔22〕,就良工之剞劂〔23〕。振佩紫台之上〔24〕,鼓袖丹墀之下〔25〕。采金匮之漏简〔26〕,访玉山之遗文〔27〕,敝精神于《丘》《坟》〔28〕,尽心力于河汉〔29〕。摛藻期之鞶绣〔30〕,发议必在芬芳〔31〕。兹自美耳,吾无取焉。尝试论之:夫昆峰积玉〔32〕,光泽者前毁;瑶山丛桂〔33〕,芳茂者先折。是以东都有挂冕之臣〔34〕,南国见捐情之士〔35〕。斯岂恶粱锦、好蔬布哉〔36〕,盖欲保其七尺〔37〕,终其百年耳〔38〕。
今弟官位既达,声华已远〔39〕。象由齿斃〔40〕,膏用明煎〔41〕。既览老氏谷神之谈〔42〕,应体留侯止足之逸〔43〕。若能翻然清尚〔44〕,解佩捐簪〔45〕,则吾于兹,山庄可办。一得把臂入林〔46〕,挂巾垂枝;携酒登〔47〕,舒席平山。道素志〔48〕,论旧款〔49〕,访丹法〔50〕,语元书〔51〕。斯亦乐矣,何必富贵乎?去矣阳子,途乖趣别〔52〕。缅寻此旨〔53〕,杳若天汉〔54〕。已矣哉,书不尽言。
注释
〔1〕比:近来。
〔2〕故郡:指涿郡范阳(治所在今河北涿县)。
〔3〕“其处”二句:《宋书·隐逸传论》:“岩壑闲远,水石清华。”闲远,僻静遥远。
〔4〕匝:围绕。
〔5〕顷:古代以百亩为顷。
〔6〕经始:开始测量营建。语本《诗经·大雅·灵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
〔7〕栋:屋梁。
〔8〕萝:女萝,野生藤本植物。
〔9〕绮:有花纹的丝织品。此喻松草宛然妙合。
〔10〕日华云实:此即美称各种花果。华,通“花”。
〔11〕葱蒨:葱翠鲜明。
〔12〕涧:两山间的流水。
〔13〕杳然:幽远深广的样子。
〔14〕“独咏”二句:《晋书·王徽之传》:徽之“尝居山阴,夜雪初霁,月色清朗,四望浩然,独酌酒咏左思《招隐》诗”。阿,弯曲处。
〔15〕“听风声”二句:《晋书·谢玄传》记前秦苻坚在淝水被东晋军击败,“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此借言情怀为自然声响所动。又晋陆机为人所陷,临死前有“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之叹。事见《晋书·陆机传》。
〔16〕庄生:战国宋人庄周,著名的哲学家。逍遥:自由自在,无牵无挂。《庄子·让王》:“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又庄子作有《逍遥游》,讲述“顺万物之性,游变化之涂”(郭象注)的道理。
〔17〕尚子:《后汉书·逸民列传》:“向(《高士传》作“尚”)长字子平,河内朝歌人也。隐居不仕,性尚中和,好通《老》《易》。贫无资食,好事者更馈焉,受之,取足而反其馀。”
〔18〕“首戴”二句:语本《国语·齐语》:“首戴茅蒲,身衣袯襫,沾体涂足,暴其发肤。”萌蒲,新生竹皮制成的斗笠,也作“茅蒲”。缊袯(bó脖),麻制蓑衣。
〔19〕艺:种植。
〔20〕“缓步”二句:语本《战国策·齐策》颜斶曰:“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21〕抚麈(zhǔ主):指手执拂尘凭空谈玄。麈,一种似鹿而大的动物,尾毛可作拂尘,为魏晋人清谈时常备之物。
〔22〕既:已经。缰锁:缰绳枷锁,喻指束缚、牵累。《汉书·叙传》:“贯仁义之羁绊,系名声之缰锁。”
〔23〕良工:能工巧匠,喻指从学之师。剞劂(jī jué基决):刻镂用的刀凿。
〔24〕佩:指贵族身上佩戴的玉器。紫台:犹紫官,古称帝王所居。
〔25〕丹墀:古代宫殿前涂红色的石阶。
〔26〕金匮:汉代国家藏书的金属柜。《汉书·高帝纪下》:“丹书铁契,金匮石室。”简:竹片,战国至魏晋为书写的主要材料。
〔27〕玉山:群玉山,相传为西王母所居。据《穆天子传》载,山有藏书的策府。
〔28〕《丘》《坟》:传说中的古书。《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29〕河汉:指银河。汉王充《论衡·案书》:“汉作书者多,以司马子长、扬子云河汉也,其馀泾渭也。”
〔30〕摛藻:铺陈词藻。鞶(pán盘)绣:绣花囊,古代官吏用以盛印绶。汉班固《与窦宪笺》:“固于张掖县,受赐所服物虎头绣鞶囊一双。”
〔31〕芬芳:喻指美好动听。
〔32〕昆峰:即昆冈,传说中的产玉之山。《尚书·胤征》:“火炎昆冈”孔安国传:“山脊曰冈,昆山出玉。”
〔33〕瑶山:蕴藏美玉的山。
〔34〕“是以”句:《后汉书·逸民传》:“逢萌字子康,北海都昌人也。家贫,给事县为亭长。时尉行过亭,萌候迎拜谒。既而掷楯叹曰:‘大丈夫安能为人役哉!’遂去之长安,学通《春秋经》。时王莽杀其子宇,萌……即解冠挂东都(指洛阳)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
〔35〕“南国”句:用战国楚大夫屈原怀忠见谗,被放逐投汨罗江自沉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6〕粱:精美的饭食。
〔37〕七尺:指身躯。古代成人一般身长七尺,故称。
〔38〕“终其”句:魏曹丕《芙蓉池》:“保己终百年。”
〔39〕声华:声誉。南朝梁任昉《宣德皇后令》:“客游梁朝,则声华籍甚。”
〔40〕“象由”句:语本《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
〔41〕“膏用”句:三国魏阮籍《咏怀诗》“膏火自煎熬”沈约注:“膏以明自煎。”膏,油脂。用,因为。
〔42〕老氏:即老子李耳,春秋时楚人,著名的哲学家。谷神之谈:指《老子》六章所谓“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43〕留侯:汉代谋臣张良,汉六年(前201)封留侯(因始见刘邦于徐州沛县东南之留城而求封)。止足之逸:《史记·留侯世家》载萧何为相,张良辞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
〔44〕翻然:又作“幡然”,形容转变迅速。清尚:清高自重。
〔45〕解佩:脱去朝服。佩是古代文官朝服上的饰物。捐簪:犹挂冠散发。簪用于束发系冠。
〔46〕一得:一旦得以。把臂入林:《世说新语·赏誉》:“谢公道:‘豫章若遇七贤,必自把臂入林。’”
〔47〕(yǎn演):大小两截的山。
〔48〕素志:生平志向。晋葛洪《神仙传》五“阴长生”:“著书三篇,以示将来。其一曰:……高尚素志,不事王侯……”
〔49〕款:情意。
〔50〕丹法:炼丹的方法。
〔51〕元书:即玄书,清人避康熙玄烨讳而改。
〔52〕乖:相背。
〔53〕缅:遥远的样子。
〔54〕杳:深远。天汉:指银河。
译文
阳生大兄弟:我近来由于家中贫困亲人年老,经常返归故乡。在本县的西面地界,有一座雕山。那里僻静幽远,流水山石清澈绚丽,高高的岩壁四面围绕,肥沃的农田数顷。家中原先有茅屋在这里,遭遇动乱已经荒废,现在又开始修建经营。就着山石建成地基,靠着林木横起屋梁。女萝攀生映入屋内,泉水流淌绕着石级。月下的松、风中的草,沿着庭院罗绮般地相合;向阳的花,云间的果,依着池沼繁星般地罗列。屋檐下飘出的炊烟,和山间云气一起升腾舒卷;小园内生长的桃李,间杂松柏更觉葱翠鲜美。时常一人手提衣裳跋涉过涧,拄着手杖登上山峰,心中悠悠似独自飞升,身子飘飘如将要远去,幽远浩渺已不再觉得自己在天地之间了。
像这样待久了,便回到住所。一个人坐在兀立的石上,面对泉水手抚琴弦;独自在山间吟咏,举起酒杯抬头望月。听到风声思绪萌发,耳闻鹤鸣情怀涌动。企望庄子那样的逍遥自在,羡慕尚君那样的清闲旷达。头上戴着竹编的斗笠,身上穿了麻制的蓑衣。出门种植高粱稻麦,回家侍奉父母双亲。缓步而行就当作车驾,没有是非就是富贵。这样已经很适宜了,何必还要摆弄麈尾空谈呢!
而你已经套上了名声的缰绳枷锁,身受能工巧匠的刀雕斧凿,在紫禁宫上摇动玉佩,在红台阶下拂拭衣袖。收集金匮藏书遗漏的书简,寻访玉山策府未收的文籍,钻研《九丘》《三坟》耗竭精神,追求文如银河费尽心力。铺陈词藻希望能像印囊上的刺绣,发表议论务必使人如嗅芳香。这些都是你自己的爱好,对我来说并不足取。曾经试着对此这样议论:那昆冈上堆积的玉石,光泽闪亮的早被开采;瑶山中丛生的桂树,芳香茂盛的先被采摘。所以东都洛阳有挂冠而去的朝臣,南方泽国出现了为情捐躯的志士。我这样难道是厌恶佳肴锦缎、偏爱蔬菜粗布吗,那全是为了要保全这七尺之躯,尽享人生百年啊。
现在贤弟官位已经通达,声誉也已远播。然而大象由于象牙珍贵而斃命,油膏因为能照明而受煎熬。既然已读了老子有关谷神的议论,应当体味留侯知足而止的旷达。如果能幡然以清闲自重,解下玉佩拿去发簪,则我在这里,山庄可以办妥。一旦能挽着手臂同入山林,可把头巾挂在低垂的枝上;带着村酒共登峰峦,将席铺在平坦的山间。彼此叙说生平志向,共同谈论往日的情意,探讨炼丹的方法,讲述玄妙的书籍。这样也是很快活的啊,何必一定要求富显贵呢?我走了啊阳君,道路相背意趣不同。远远追寻这种人生旨趣,却像银河那样遥遥无期。就这样吧,信中写不尽要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