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张前方 >> 有风骨的画家

有风骨的画家

2022-12-13 17:47:18
浏览量:
——纪念凌虚先生诞辰100周年


  说起凌虚,爱好书画的人们不会陌生。他是长年居住苏州城桃花坞的老画家,是一位有风骨的人。作为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守护者,他非常认真又“嫉伪如仇”,堪称当今传统文化保护的楷模;作为擅长画金鱼的国画艺术家,其笔下的金鱼图,笔墨精炼,意境清雅,多次作为国礼赠送给前苏联、美国、日本、印尼、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被誉为“金鱼使者”、“中国金鱼王”;作为小西街走出去的湖州游子,他故乡情深,顷全力为家乡文化事业作贡献,不愧是一个大写湖州人。


  桃花坞年画

  凌虚,号万顷、别署碧浪野叟,1919年生。1941年毕业于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师从邓散木学习书法、篆刻。40年代起,先后在上海中国艺专、行知艺校、安徽师大艺术系任教。1958年,凌虚因“内定右派”从上海迁居苏州,到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工作,从事桃花坞木刻年画发掘整理与创作研究。

  桃花坞,是指苏州市桃花坞大街及其周边地区。这里的木版年画是我国四大木版年画之一,具有400多年历史,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并称“南桃北杨”。凌虚钟爱民间版画艺术,全身心投入于桃花坞的传承工作。有一次,他在社里看到有人正用凿子在一块旧木版上凿什么,走近一看,这正是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古版代表作《和气致祥》。“住手,快住手!”凌虚大声地说。双方起了争执,凌虚在说理未成情况下,当场写报告给苏州工艺美术局,向市有关部门反映。不料,有领导却以“修正主义”为名,硬在凌虚头上加了一顶“反党份子”的帽子,将凌虚下放到苏州刺绣厂改造。“文革”爆发后,凌虚又因为桃花坞木刻年画遭到批斗挨整。他的肋骨被造反派打断三根,右手也在一次“挖防空洞”中骨折。

  好不容易等到“文革”结束,被定为“封资修”的桃花坞传统文化得到新生。凌虚终于回到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工作。他又一次投身传统古版画的挖掘、收集、整理、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创作出大量符合时代需要的新版画。然而,正当他为桃花坞木刻年画的春天欢欣时,突然接到要他退休的通知。原来是当年损害桃花坞木刻年画而被凌虚检举过的领导回来了!

  退休后,凌虚先生不放弃,将自己的心血和才华都倾注在桃花坞木版年画研究上。2004年,苏州市发行了《和气致祥》及贺岁明信片,凌虚发现这些不是真正古版的,便不顾同行的好心劝阻,一定要纠正。他拿出幼年收藏的真品与十六位专家专门联名致函中宣部、文化部和苏州市委市政府,终于取得胜利!由苏州文化局和邮政部门在第28届“世遗大会”上发行了《和气致祥》的正版首日封,还历史以本来面目。2007年,他自费去东瀛,长达一个半月,考察了日本多个博物馆,为那里的中国古版年画藏品做正本清源的鉴定工作,将一副被误定为天津“杨柳青”的年画作品更正为苏州“桃花坞”年画作品。2010年2月21日,《新民晚报》引用了“桃花坞木版年画翻版”,凌虚发现此画上硬加“苏州”两字。经查证,是有人在作假。他作为桃花坞木版年画老员工,不能熟视无睹,便撰文“千万不可搞错”发于网络上。他说,“由于苏州市文化界不看书不看报的领导人长期主持桃花坞木版年画的行政权,以致将错就错,影响全国。我与桃花坞木版年画,一贯坚持真善美,尊重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真传统!我相信真理在人间”。

  “年近90,目欠明,耳欠聪,唯心仍热、脑犹清,双手带病可握笔,两足乏力能步行。坚持真善美,反对假恶丑。”这是他的自述。长年的“保真打假”,凌虚得罪了某些人,付出很多。作为德艺双馨的国画艺术大家,却因“保真打假”得罪某些人,将自己逼到穷困地步。九十几岁,只能拿到1000多元工资。惊奇!

  作为朋友,笔者以保持“平常心”相劝。他在回信中说:“您希望我做个快乐的老人,从本质上讲,我算是快乐的,一生有自己的爱好作为工作。近几年因年老多病,不免感到苦恼,但我继续有兴趣,有信心,坚持真、善、美,反对假、丑、恶,不肯放松,甚至作为乐趣。所以,我算是个快乐的老人,惟合先生的祝愿!”

  凌虚先生的付出,终于得到回报。1994年中国文化部、中国新闻出版署、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联合颁发给他特殊贡献荣誉证书,表彰他“对年画事业长期的突出的贡献”。2013年1月,凌虚收到苏州工艺美术学院(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寄来邀请函,聘书,礼品多种及礼金,表彰他的工作成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曾经专门致函凌老先生,称赞他对桃花坞年画的情怀和贡献“令我感动又钦佩”。


  金鱼的使者

  凌虚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国画艺术家。他擅长画金鱼,也善作人物、山水、花卉、走兽、翎毛。其笔下的金鱼图,笔墨精炼,意境清雅,有多幅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收藏和被联合国陈列。并多次作为国礼赠送给前苏联、美国、日本、印尼、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被誉为“金鱼使者”。

  2002年初冬,天朗气清,笔者与陈小林一起,以《世纪窗》杂志记者身份来到苏州桃花坞凌虚先生的家里。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

  眼前的凌虚先生,气质很好,白里透红的脸色,几缕银发上压一顶咖啡色的法兰帽,口中含着一个意大利烟斗,手中一根手杖更添几分绅士的风度,其实按他当时的状况,在家里是用不着它的。

  我注意到,这间不大的书房,虽然有点乱,却有一个很气魄的名称——“茫万顷斋”。这是书法大家邓散木先生所题。据说,因凌虚才华横溢、卓尔不群,且秉性豪放孤傲,敢于同命运搏斗,邓散木先生欣赏之,以苏东坡《前赤壁赋》中“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意境替凌虚画室取名为“茫万顷斋”,并铭曰:“信有佳人,遗世独立,万顷茫然,不著一物。”

  凌虚先生说,邓散木是他在沪上好朋友。1939年,他与同行创设清远艺社,任总干事,举办书画展三次,颇得好评。日本人占领上海后,在苏州河桥及重要关口都派兵把守,强迫老百姓过关时向他们鞠躬。因他拒不服从而受袭,义愤填膺之下创作了《卖油炸桧者》国画。邓散木等十多位沪上知名人士争相在画上题咏,一时引起轰动。

  已经古稀之年的凌虚先生,依然是那样精神。他兴致勃勃,为国宝大熊猫“白雪公主”的失踪表示关切,苏州晚报上载有他为患病的大学生捐画义卖,奉献爱心的事迹。说起从艺道路,他回忆说:“艺术道路无捷径可走的,成就是不懈努力的结果”。

  1965年,凌虚以“莫须有”的罪名遭批判,曾有过这么一张大字报:鼻子尖尖头发少,走起路来摇勒摇,出门常带三件宝,画夹雨衣和背包。这打油诗中提及的“三件宝”,便是他的随身装备。凌虚画金鱼不是从临摹古人开始,而是从写生实践中与优秀传统精神相结合而创造的。为了画金鱼,常常清晨即出,暮色方归,精疲力尽。在45岁时还学会了游泳。他认为,画家只有亲自体验生活,目中、心中有金鱼,笔下才有金鱼,而且是活鱼。

  凌虚与费新我并称当今中国艺坛“两左”。虽然两人致残原因不同。凌虚因70年代的一次劳动遭右手骨折,不能提笔,便毅然改用左手,从头开始。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在自已的人生道路上开拓出了一条独特的艺术之路。

  2007年的一个春天,笔者因撰写《费新我传》再次来到苏州凌虚的画室。他依旧独居于桃花坞大街的一处约50平米的住房中。除了墙上的字画,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堆满三个房间的报刊图书。

  他对记者说,这几十年中,被偷被骗被抢被巧取豪夺的画作,可列个长长的单子。四次被抄家,抢走了他几十年节衣缩食收藏的真迹名作,还有邓散木、马公愚、赵叔孺、王福厂石、齐白石、潘天寿、白蕉等为他治的200多方印等,以低的市价估计,在一千万元以上。

  那天告别时,先生递给我一份《凌虚晚年工作计划》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我过90了,我够本了。但我仍然雄心勃勃,“老骥伏枥”。看他的工作计划,我不由肃然起敬。这里有《中国木版画研究》(沈鹏书签)、《凌虚艺术作品集》(沈鹏题书)、《金鱼的艺术》(叶圣陶题)、《凌虚回忆录》(王琦题)、《凌虚的艺术世界》(王琦书签)等。此外,他还计划赴北京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一次“凌虚书国画回顾展”。将这当做个人的奥运会。

  凌虚先生吃了许多的苦,他说要将这些苦变为人生的良药,化为人生的感悟,整理人生的经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我想,凌虚先生可为有志者的楷模。


  大写湖州人

  2018年,湖州小西街,青砖黛瓦、传统格局、古色风貌,作为老湖城的代表,经过三年多修缮,重新回到人们视线中。小西街回龙桥老屋便是凌虚的出生地。冬天的阳光暖暖的,小西街很清静,少有人走过。我沿着平铺的石板路,来到历史人文馆。惊喜!这里竟有展示凌虚的三桢图片。我想,虽然湖州还没有凌虚美术馆,但是,这该是先生去世两年后,故乡人民对凌虚最好的纪念了!

  “凌虚是一名有风骨的人”我这么说。今年是凌虚先生百年诞辰,年初,我就开始做凌虚先生和《世纪窗》、《湖州宣传》信函整理工作。从2003作为“世纪窗”封面人物开始至2016年去世,15年里,凌虚先生先后寄我信札达130多件。

  “知鱼之乐”的凌虚先生,对故乡湖州的始终怀着深厚情谊。

  他常说,苏州与湖州隔着一个太湖,家乡是自己常常想念的地方,总想为湖州作点事。湖州是文化之邦、丝绸之府,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成立书画院,将成为联系海外同胞,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一个纽带。1982年初,他退休后专程回故乡,倡导建立湖州书画院。他的报告,很快得到了湖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批示。是年5月23日,湖州书画院成立。虽然,只聘他为一个顾问。他却很高兴地说,“只要能为家乡做点事,头衔大小不在乎”。书画院成立后,他先后捐献出自己的艺术作品达30余件,举办艺术讲座两次,为湖州的书画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1987年,凌虚受湖州市政府委托,绘制了巨幅扇面《团结快乐》,作为湖州市的珍贵礼品赠给结为友好城市的日本岛田市政府。扇面上画有数丛绿萍,19条金鱼栩栩如生。画这把巨扇,面临重重困难,但他意识到这是家乡交给自己的光荣任务,就勇气倍增,迎难而进,终于如期完成这幅巨型扇面。

  2001年秋,凌虚接受湖州市政府邀请,赴故乡参加首届“国际湖笔文化节”,与中国文联副主席沈鹏等一起参观了“中国湖笔博物馆”及“湖笔与名人名家书画展”。他十分关心湖笔质量问题,在接受《湖州日报》记者的采访时,他直白说,“湖州人嘛,理应选购湖州产品。可是,过去自己花高价托某某笔庄定制。高价定购之笔,依然今人很失望!确实名与实不相符”。又说,1991年,湖州老笔庄王一品庆祝创业250周年,邀他回乡参加庆祝,并在该庄当场挥毫,在大堂用湖笔现场创作《鱼乐图》。由负责人选一支大型兼毫笔应用,挥写时他随时提出意见。当场有一位老师傅(女)随即按他意见修改,果然,经修改后,那支笔可用,喜事也。2003年9月,凌虚先生为第二届国际湖笔文化节撰文《我与湖笔》,对家乡湖笔振兴寄予厚望。

  凌虚先生的湖州文友,主要有张世英,许学东,钱朴,寇丹,陈渭,陈松源,张前方,李莉,吴建勋等。湖州书画界的朋友有吴迪庵,谭其蔚,沈光溥,李明,潘荣昌等。出于对《世纪窗》、《湖州宣传》的厚爱,先生与笔者的交谊较深。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是他生前常讲的话。他说,光阴如矢,“一寸光阴一寸金”。其实一寸金是买不到一寸光阴的。光阴永远是无价之宝,人从出生至最后一息,终有最后之一日,如果苍天佑我再活至6年(我已于前年装上“心脏启博器”,它的寿命至2018年终止)。到那年,如果我仍在人间,我想应该回生地举办个人回顾展,“堂堂皇皇向家乡父老领导和全市人民汇报凌虚一生的艺术劳动成果,也可留点作品在湖州。我曾在国内外举办过十多次画展,但出生地——湖州竟未见一展”。

  “湖州是我的家乡,我一定要将自己的作品回报湖州,为故乡弘扬国画艺术作点小贡献”。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凌虚先生还在考虑如何将自己的艺术作品回报家乡,在给笔者的信中,寄托了一位游子的故乡梦:“老朽今已虚度九十五,风烛残年,应准备人生结束之事。其中,第三件大事即平生艺术劳动成果如何遗赠后人(包括捐献公益事业)说到此事,说容易,做到实难,令人心烦!”

  2014年初,因笔者的一个提案,凌虚先生积极为家乡建设“凌虚美术馆”作准备。他给湖州市社科联写信,“希望到湖州小西街回龙桥旧宅征购小屋,建立个人美术馆,为家乡文化建设再添一份力。”

  2016年4月,他在病危期间,特托人带信于我,转达了捐赠艺术作品于故乡湖州的最后愿望——

  湖州宣传部张前方同志:

  久未问候,实为我久病住院。近期病重,特托湖州小朋张红英同志前来面访,而陈近况。

  湖州是我家乡,乡亲父老历年挂念,姻缘延绵,近拟选作品奉献给湖州市图书馆,为家乡后辈永留纪念。详情由张同志先面陈,其详。

  专此,致

  敬礼

  九八叟凌虚

  2016年4月28日苏州


  2016年8月19日,以画金鱼著名于世的湖州籍画家凌虚先生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去世,享年98岁。凌虚先生生前遗嘱,丧事从简,不举行任何仪式,不留骨灰执行海葬。

  惊闻凌虚逝,悲痛顷画坛;

  驰骋千万里,不屈风骨在。

  今天,我们纪念凌虚先生百年诞辰,我首先想到“风骨”两字。凌虚先生是著名的国画大师,他笔墨精炼、意境清雅、卓尔不群、遗世独立,一生创作出许多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尤以画金鱼名世,称之为“金鱼王”。凌虚先生还是一位民间木版年画专家。他坚韧不拔、笔嫉伪如仇,坚持真、善、美,反对假、丑、恶,并不放松,为弘扬中华文化,恢复花坞木版年画《和气致祥》作出了重大贡献,受到中国文化部的表彰。凌虚先生作为一名德艺双馨的艺术名家,其刚正的气概,顽强的风度、气质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刊登于  2019年8月《湖州日报》副刊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